当把两块磁铁推进到一定距离,他们就会快速运动吸引到一起,这就是磁铁做了功,输出或者说耗散了能量,以磁铁相撞发热而耗散了其存储的磁能,但你不能用所谓的正负功相抵消,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说磁能不是能。 所以说,利用、引导磁能做有用功,让其形成有用的动力源泉,这才是有益而可行的方向。 两磁铁产生吸力时,其磁通形成了连通效应。两螺线管接近到一定距离,其磁通也产生了连通;如果螺线管中的电流是交变的,则它们将产生磁通感应而形成电磁波发散;如果是直流非交变,则几乎没光子、电磁波产生,只是在其内部如果有铁磁性物质,这才会出现磁通做功输出能量现象,楞次定律似乎才出现,磁通一过性地产生反电动势而做功输出其能量。 实际上,自然界不存在惯性参照,也就是客观事物都是在时空中,以非线性形式运动着。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必然有一个最基本的微分表达形式(梯度场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哈密顿形式,麦克斯韦形式,洛仑兹形式,广义相对论形式,量子力学方程实际上是经典哈密顿形式在微观量子领域的推广。 基于此,电磁能的完全无损存储,几乎不可能。只能是让其存储损耗降到最低而已,而且,最终损耗仍然是以动能形式损耗。这就说明了,在太空中,真空度极高,其超导中存储的磁能损耗将极小、极慢。 一切动力系统,最终都是表达成某个,比如,哈密顿形式(内燃机械动力系统),或麦克斯韦形式(电磁发动机),或广义相对论形式(曲率引擎),或量子力学形式(量子发动机)。最终都是以存储的能量,像“扔大饼”形式形成动力,或叫对立统一破裂形式形成动力。 对立统一体在复域中,以为共轭对称形式存在。当其统一体破裂,则其共轭对称产生部分破缺,或者说,体系内部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共轭对称子元素,或子集,或子拓扑,相碰撞而形成欧拉联络,从而形成力或叫能量输出,或叫梯度脉冲形式(场)。 对立统一体破裂,实际上,就是客观事物间发生了非线性参照,就是发生了信息和能量的梯度变化。广义地说,人工智能,其所谓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对立统一体破裂,而出现的非线性参照下的,信息和能量的梯度变化,所谓学习,就是神经网络权值的BP学习,就是一种张量空间上的梯度场的脉冲传递,也是一种动力系统。 人脑思维空间是典型的量子力学形式下的动力系统,就是一种量子发动机形式,只不过还处于牛三状态下而已;他的学习形式就是波函数脉冲(场)传递方式。 现在有一个想法,在复域空间上,对立统一双方,能否以共轭对称元素(子集)形式,取代实体而形成(脉冲梯度(场),从而形成对立统一对称破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