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都是有时空结构的,即都是一个结构层次一个结构层次地,聚集成拓扑结构形式的。 宏观物质都是由原子形成分子,然后再形成各种晶体和非晶体。 原子又是由不断自旋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自身也不断自旋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又是由不断自旋的质子和中子,互相围绕运动形成的。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几种自旋的夸克互相围绕运动形成的。 目前人类仅仅探索到物质的夸克层次,但可以想见,夸克依然是由更小的、自旋运动的粒子组成的。 也就是说,物质无论如何都是绝对运动的;上层拓扑结构的相对静止,掩盖不住其组成的粒子在自旋转运动。物质绝对运动是其根本属性。 物质还有一个根本属性就是有正负电荷;其对外的中性表现是其内部正负电荷相互“加减”抵消的结果。 物质当其每一层次的拓扑结构破裂,或叫解构时,都会放出相应能量级别的场形物质--电磁波、光子、伽玛射线;而物质形成相应拓扑结构形式时,也将吸收相应能量级别的场形物质。 也就是说,物质的化学反应,又可称为光化学反应;物质间的各种拓扑结构的形成,即所谓原子间的化学键的联结成形,都是伴随着各种能量级别的光子吸收和放出;核反应也是如此,只不过其是交换各种能量级别的伽玛射线;质子对撞反应亦是如此;可以想见,夸克之间的碰撞反应亦是如此。 物质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都是在不断相互碰撞进行着各个层级的拓扑变换,而放出各种能量级别的、场形物质,我们统称其为光子,因而形成了各种信息联系;也就是说,物质间的信息都是由场形物质--光子,即所谓的辐射能,相互传递的,由于辐射能在物质的拓扑变换中是守恒的,因此,信息在物质间也是守恒的,即任何稳定存在的拓扑体系,能量(辐射能)是守恒的,信息也是守恒的;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牛三定理形式),因此,物质的动能守恒、动量守恒;又由于物质的“最小粒子”的绝对运动形式是自旋转,所以,角动量守恒,自旋物理量,在量子数上也是守恒的。 物质的另一个根本性质--电荷,在任何体系中也是守恒的,即正负电荷量是相等的(以电子电量为计量单位,后来发现夸克上的电量只有电子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这里引起了电荷的分形联想,由康托分形的联想)。因此,电荷不会长期保持分离、体系不守恒状态;单一的电荷必然要寻找其对应电荷,而产生流动形成电流。 这就说到太阳发射离子风,或叫离子束,以及电子束的问题。如果太阳向宇宙空间喷射物质,一种是中性物质,多是以中子形式发出,另一种是非中性的物质,即以离子和电子形式发出。前一种将形成中子辐射,后一种将形成物质的电荷,在宇宙空间中的长期分离不平衡状态。前一种到达地球后,即中子辐射,将对地球生命具有毁灭性;后一种到达地球后,由此地磁场的存在,将使其螺旋降落到地球表面,但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地球上电荷将是长期不平衡的,因为,太阳加速正负电荷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另外,后一种情形,将导致太阳系中存在正电荷集团和负电荷集团,从而发生太空闪电现象。目前人类从未观测到太空闪电。难道太空“飞碟”是太空闪电吗? 电荷运动形成闭环,其实就是正负电荷中和的一种形式,电子绕空间形成一个闭环,与偶极子复合振荡是一样的形式,或叫拓扑形式。电荷的闭环运动,就是形成了一个拓扑闭环电流,拓扑开环电流就是位移电流,就是电磁辐射。目前已知,拓扑闭环电流沿其环流形成的曲面,拓扑垂直生长出磁场或磁力线,其磁力线形成一个闭环,嵌套在电流环面上。 有许多“专家”说,磁场旋转将产生反引力,从而利用其构建反重力动力系统。目前,有大量的民间科技工作者,一直沿着这条路线,孜孜以求之。 物付的宏观定向运动,只能是力源,或者说能量来源发自其拓扑体系中心;而能量(辐射能)是标量,必须转化为力这种矢量后,才能使物体形成定向运动。 实际上,我们目前所做的让物体定向运动的动力系统,都是通过体系内部分离一部物质后形成的,通过体系内辐射能形成的物体运动,还没有。 辐射能定向发射形成的动能,或动量,或力,效率极低,几乎不可行。即使有所谓的旋转磁场生成反引力,这也是一种辐射能定向发射的变种,效率更低,比霍金的喷射激光形成动力,效率还低得多。 如果我们利用辐射能的拓扑变换效应,使体系拓扑形成一个拓扑(边界)变换流形,这就形成我们想要的,不喷射物质,只利用辐射能就形成物体的运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