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律师五年,专业是最高级的性别平等
📌昨天开完庭收拾卷宗时,实习妹妹突然感慨:"姐,刚才你询问对方证人,逼着证人承认确实没看过补充协议的样子,真的特别飒。"
我愣了一下,忽然意识到:五年前那个在法庭上说话会发抖的女孩,已经能在法官注视下流畅拆解对方证据突袭,更能在政府协调会上对着满桌领导逐条分析法律风险。
🔹专业是最高级的性别平等宣言
第一次独自出庭时,当事人反复确认:"小姑娘你执业几年了?"如今三十岁仍被认成实习生的我,却逐渐发现这个行业的珍贵——当法条成为共同语言,性别标签会自动失效。
上周在某政府会上,满屋深色西装中年男人,突然响起我的声音:"特别提请各位领导注意协议第十条..."二十多双眼睛转过来的瞬间,我清楚看见权力场域里专业女性的生存法则:用知识构筑的铠甲,比任何大牌都更有说服力。
🔹被凝视,不如成为坐标系
有委托人初次见面时质疑:"女律师会不会太感性?"旁听完我开庭后,当事人激动的说,从来没有一个律师比他自己还清楚案件的每个细节,听了我的发言他都感动了……
在男性占比大多数的司法系统里,女性法律人正在用行动改写规则:近期某重大民商事案件合议庭三位法官全是女性,去年我参加的立法研讨会上,女学者们输出的观点让在场男领导频频点头做笔记。
🔹桌子的秘密:自己造台子的人永远有座位
常被问年轻女律师如何获得尊重,我的电脑里存着这样的对比图:左边是贴满便签的《九民纪要》,右边是凌晨两点还在修订的代理意见。
这个职业最公平之处在于,法庭不看性别只看逻辑和证据。当我在某次招商谈判中连续抛出五个备选合规方案时,对面CEO脱口而出的"小姑娘厉害啊",早从当年的惊诧变成了如今的寻常。
🌈或许这就是法律赋予女性最珍贵的礼物——当我们手持法典推开大门时,门后永远有把椅子,刻着专业主义赋予的姓名。
在这里,你不是谁的妈妈,也不是谁的妻子。不会被凝视,只会被瞩目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