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嵌入式”便民服务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西安市新城区创新社区治理观察

记者李彦伶

“开在社区里的这个托管班很方便,孩子吃得安全、放心,家长省心多了!”5月30日,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黄河社区居民陈海梅微笑着说。

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优化盘活存量资源,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的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设施,将居民急需的养老、助餐、托管、家政便民等服务功能嵌入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

走进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黄河社区,记者瞬间被眼前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所吸引。院内一幢二层小楼内,城市书房、大树餐厅、共享学习空间和社区创业孵化中心等空间布置有序。

黄河九街坊建于上世纪90年代,辖区企业离退休老年人众多,“一老一小”服务群体庞大,在社区改造过程中,社区充分收集居民的意见和服务诉求,不断对相应功能进行完善,精准嵌入6项服务,大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中午时分,陆续有居民进入小院一楼社区大树餐厅就餐。常来就餐的社区居民郑专印说:“餐厅菜品丰富、价位合理,饭菜味道也不错,大家都乐意来这里吃饭。”

孩子们陆续放学,三三两两来到位于二楼的托管班就餐。托管班负责人罗燕说,托管班自开办以来,以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家长的广泛好评,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完善托管班服务,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社区帮助企业发展,企业反哺社区,助力社区建设和项目运营,形成良性发展生态。”黄河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呼延泽惠表示,社区阵地的提升不仅是空间上的美化,更是空间布局的再利用、再分配,以期构建以“人”为核心的社区生活空间,期待更多功能嵌入这个空间。

嵌入式便民服务暖民心

随后,记者来到与黄河九街坊一路之隔的西光十四街坊。在西光生活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杨红强正在整理快递、扫码出库。

西光十四街坊建于2000年,常住居民129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94人,占小区总人口的53.4%。

2024年年初,西光社区了解到小区居民日常寄取快递不方便的诉求后,经小区居民和物业同意,将10平方米的南门房作为小区菜鸟驿站,并嵌入社区家政便民服务,定期为小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水管更换等服务。

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任晓超表示,随着居民需求量日益增大,社区将10平方米的驿站升级打造成20平方米集装箱式的西光生活综合服务站,在解决部分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正在取快递的小区居民行安利说:“以前取快递步行至少得10分钟,现在下楼就可以取,很方便。”

据了解,为落实嵌入式服务精神,满足社区“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在精准了解社区孩子学习文化艺术的需求后,西光社区将十五街坊二楼原粗放利用的社区空间改造成占地180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为社区孩子提供国画、创意美术等普惠性文化艺术服务和临时托管服务,赢得居民交口称赞。

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丰富的社区文娱生活是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东尚社区嵌入式服务的一大特色。每周二,非遗剪纸课都会在这里如期举行,受到居民热捧。

清晨9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雷氏绣样剪纸第六代传承人雷俊已开始为社区居民授课。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群众喜爱。我们在社区成立了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社区’示范点,让居民在感受剪纸魅力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东尚社区负责人张梦君说。

长乐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文华表示:“‘嵌入’即‘精准匹配’。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贴近需求、盘活资源、居民共治,把家门口的实事办好,让群众幸福可感可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嵌入式服务,新城区以社区为单元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和有效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区有序推进,努力实现居民就近就能享有优质普惠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