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钱宏亮:带领团队解决中国天眼超大口径、超高精度和实时可调难题

6月2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省”科技人才系列记者见面会。见面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钱宏亮讲述了自己科技攻关的故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钱宏亮主要从事工程结构体系创新与服役安全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从2003年起,他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FAST项目建设,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国天眼”,担任系统副总工程师,负责结构系统技术攻关。

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参与中国天眼建造有什么样的感受?钱宏亮说,国际天文界为了提高深空探测能力,一直致力于建造口径更大、精度更高的巨型射电望远镜。1994年我国天文学家就提出来要建一个500m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是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305米,但是它的反射面是不能动的,要建的中国天眼,反射面是能动的,要把局部300m从球面实时的调到抛物面,而且精度要求非常高,达到mm级,难度非常大。“当时,我国已经建成的望远镜最大口径才25m,所以外国专家觉得难以置信,有点像痴人说梦。”钱宏亮说道。

从1994年到2003年,经过将近10年的时间,关于这个巨型射电望远镜的建造还没找到合适的结构方案,当时国家天文台找到钱宏亮团队寻求帮助。经过长达8年的技术攻关,历经数十次方案的迭代、无数次计算、优化和实验,终于成功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出了十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培育出了“敬业实干,敢于担当重任”的团队精神。钱宏亮个人也通过参与这个项目得到了快速成长,并被聘为FAST结构系统副总工程师。

FAST项目于2016年建成,“我参加了项目落成典礼,当看到从我们当初的想法概念开始、到后期在计算机里的模型,最后变成一个500m的实物的时候,非常震撼,感触很多,高兴、兴奋是必然的,但是最深的感受还是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大。”钱宏亮说。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围绕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将研究方向拓展至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比如,现在为了向海洋要粮食,要高质量的蛋白质,他们开展了深远海养殖装备的研发,研究成果也在“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目前,他和团队又开展高铁结构部件智能监测与运维等方面的研究,这对保障高铁的安全、降低运维成本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钱宏亮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参与制定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2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目前,钱宏亮开始带领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和参与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板溪水电站隔水幕墙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静丁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