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婚姻里,越是抱怨、贬低、嫌弃丈夫的女人,越是离不开丈夫,别不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婚姻里,越是抱怨、贬低、嫌弃丈夫的女人,越是离不开丈夫,别不信 婚姻里,有很多女人嫌弃丈夫、贬低丈夫、抱怨生活,甚至诅咒婚姻,但是,却始终离不开婚姻,甚至用卑微、讨好的姿态维持着婚姻。 然而,这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控制手段——她们通过持续抱怨、贬低丈夫来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 就像《万箭穿心》中李宝莉对丈夫的刻薄,最终转化成街坊邻里口中的"可怜的好女人"。 然而,只要给自己营造出了一个“委屈的好女人”人设,接下来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因为好事的街坊邻里都可以成为她们的“利剑”,帮助她们去指责、教训、中伤丈夫,特别是一些成年的儿女知道母亲的委屈后,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护住母亲,并和父亲理论、疏远父亲、甚至和父亲反目成仇…… 至此,她们的目的真正达到,但当为她们冲锋陷阵地人反过来劝她们离婚时,得到的往往是:“你懂什么?男人都这样!” 其实,婚姻里,越是抱怨、挑剔、嫌弃丈夫的女人,越是离不开丈夫。 真正的离开,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而大张旗鼓、四处宣扬,不过是为了找寻一点慰藉、寻求一点关心,然后,继续在糟糕的婚姻里沉沦,让不幸周而复始。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除非你意识到无意识,否则它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会称之为命运。" 那些一边抱怨一边不肯改变的女性,往往在潜意识中享受"受害者"身份带来的好处:获得道德上优越感、获得儿女的同情和关注、都是对方的错而自己无需成长和改变…… 如果你身边有“总是抱怨、嫌弃、挑剔丈夫”的女人,务必要记住以下两句话: 1、不要做拯救者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警告:强行干预只会强化依赖。就像你不能叫醒装睡的人,也无法拯救享受痛苦的"受害者"。 她们的抱怨是一种习惯,而非真正的求救。 介入她们的因果,就像试图打捞一艘早已沉没的船——不仅徒劳,还可能把自己拖下水。真正的帮助,不是替她们做决定,而是让她们自己面对选择的后果。 2、警惕情绪吸血鬼 总是抱怨、嫌弃丈夫的女人,往往需要持续吸收他人同情来维持心理平衡。 如果你长期作为倾听者和安慰者,去理解对方的遭遇、同情对方的困境,那么你就会感受到同样的情绪波动,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共振”或“情绪传染”,长期接触负面情绪的人,自己也会变得焦虑、抑郁。 很多子女在试图"拯救"母亲的过程中,反而陷入痛苦,甚至影响自己的婚姻观——"我妈那么惨,婚姻果然可怕"。 所以,如果不得不成为倾听者,那务必要设置倾听时间边界,避免成为负面情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