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现在宁愿等网约车,也不坐出租车?很简单,因为现在的出租车,已经彻底活成了自己当年最瞧不起的样子,价格不透明、服务看运气、体验像开盲盒。 很多人选网约车最看重的就是花钱心里有数,现在网约车在手机上点开后,不仅能看到车牌、司机信息,最重要还给你先算个明白账,你从哪里到哪里,这趟要多少钱,早给你写得清清楚楚。 出租车虽然有表可打,有标准定价,但实际遇到的情况没那么理想,到了高峰期可能一下多出好几块附加费,遇到愿意规矩打表的还算走运,有时遇到不打表、强行拼车、绕路这些事儿,回头看账单总觉得不踏实。 这种感觉就像在明码标价的商场和称重随意的小摊之间选东西,长久下来当然倾向前者。 打开网约车APP看到每一个司机的真实评分,车子什么样一目了然,不满意随时能投诉,平台还会给个反馈,这种基于评价的约束,很多司机为了生意都是力争把服务做到最好,有的司机甚至会给矿泉水,车里干净,路线直接走导航,这些细节都让人感觉舒心。 相比起来,出租车完全看运气,不同的城市和司机差别很大,有时候上车发现座位乱七八糟,空调坏的也不少了,偶尔也有司机态度不好,赶上心情不好和你发半天牢骚,时间久了,会让人觉得每次上车都像开个盲盒,遇见好的司机是一种幸运,遇见服务差的只能忍着。 现在打网约车还特别方便,以前夜晚或者下雨天,能不能截到一辆出租车全看命,如今叫车软件一打开,哪怕在偏僻地方也有人来接你,不再担心有司机因为路远或路线不顺就拒载。 网约车信息化程度高多了,司机和乘客都有定位,彼此都能看见距离和等候时间,行车路线有导航,被人绕路的机会也小了很多。 过去大家对出租车安全抱有信心,但现在不少人有了新感受,用平台叫车,每一次出行都有详细记录,把你去哪、怎么走,全部留存,即使旅程中出现了不顺心,也可以直接投诉,平台通常会给个说法,这种责任链条给乘客增加了不少保障。 出租车的责任机制虽然很健全,但服务出了问题,并没有那么快就能追溯、解决,这点网上有不少吐槽。 出租车这两年口碑越来越尴尬,主要原因是各种老毛病反复出现,比如议价、不打表、爱挑客,看到去哪不赚钱就赶人下车,甚至专门绕路多收钱,都不是个别现象。 时间长了,即使有些出租车司机服务真的不错,也只能被这个整体印象拖了后腿,反观新平台不断推出各种服务承诺,车辆年轻舒适,操作快速智能,自然吸引越来越多人。 谁不愿意出门打车少花心思,多一份安心?当出租车满足不了这些最基本诉求,你还指望谁用情怀买单?如今的选择已经很清楚——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才有可能重新获得人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