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看哭了!”广东湛江,男孩偷偷野泳不慎溺水沉底,被捞起时脸都发黑了!不料,路人小

“看哭了!”广东湛江,男孩偷偷野泳不慎溺水沉底,被捞起时脸都发黑了!不料,路人小伙的一个动作,却引来无数网友怒赞!网友感叹:舌头吐出来脸都黑了,最后救回来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救人的也是个孩子,真的要好好感谢他!

(信息来源:新华社)

6月28日,广东湛江吉水镇一条野河边上演了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一名溺水少年被从水底捞起时已面色发黑发紫,毫无生命体征,就在死神即将带走他时,一位路过的小伙凭借电话里120调度员的远程指导,跪在地上狂做心肺复苏,硬生生将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一幕让人后怕,一个家庭险些坠入深渊,同时也用最残酷的方式再次质问社会:每年夏天反复拉响的防溺水警报,为何总成了孩子耳边的风?

事件发生在暑假伊始,三个孩子瞒着家人私自下河野泳,其中一人瞬间被激流吞没。同伴惊慌失措的呼救,幸得路过的英雄小伙和他表弟听到。在拨打急救电话后,水性好的表弟火速下水,根据指引将沉底的男孩捞了上来。此时,孩子已没了呼吸,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的每一秒,都意味着大脑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情况万分危急,在等待救护车的焦虑中,120调度员的电话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指导着现场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小伙的表弟虽然按压手法谈不上绝对标准,但在那种分秒必争的关头,每一次用力的按压都是在为生命续航。在持续不断的胸外按压下,大量河水和杂物从溺水孩子的口鼻中涌出,终于,在救护车赶到前,他恢复了微弱的意识。6月30日,当地各级部门对这位见义勇为的少年进行了慰问表彰,他的英勇行为无疑是这个夏天最温暖的光。然而,这份万幸背后,是无数个没能等来英雄的悲剧。

我们不能只沉浸在一次成功救援的感动中,而忽视了背后系统性的安全漏洞。事实上,仅在湛江地区,从市运河管理局到徐闻、雷州等各县市,每年夏季都会下发大量防溺水通知,开展所谓的安全教育讲座和应急演练。官方文件层层传达,学校三令五申,家长群里警示信息一天刷屏数十条。可结果呢?孩子们依然三五成群地出现在无人看管的水库、池塘和河边,悲剧依然在不同的家庭重复上演。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口号喊得太多,实际行动太少。对孩子而言,“严禁下水”四个字的威慑力,远不如炎炎夏日里一汪清凉河水的诱惑力。他们对死亡缺乏具象的认知,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危险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而对于家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繁重的劳作让他们常常疏于监管,一句“听话,别去河边”的叮嘱,往往是他们能做的全部。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剥夺了孩子们玩水的正规渠道。当城市里的孩子在有专业救生员看护的泳池里嬉戏时,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能去哪里?安全、普惠的公共游泳设施严重缺失,使得那些天然的、危险的野外水域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堵不如疏,与其耗费大量行政资源去巡查、去拉警戒线,不如真正投入资金,为孩子们建设可以安全玩水的场所。

此次湛江的生死营救,也暴露了公众急救知识的普遍匮TA。英雄小伙的果敢值得万千点赞,但他仍需电话指导,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急救教育远未普及。如果心肺复苏能像识字一样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技能,每年将有多少生命可以被挽回?

暑期未过,悲剧仍可能重演。唯有将责任压实到社区网格、将警示牌立在每一处深坑旁、将安全教育融入每个家庭,才能真正守住孩子们的夏天。毕竟,生命不是演习,容不得“再试一次”。

评论列表

帮人好
帮人好 5
2025-07-01 15:25
生死兄弟情[赞]
定格丿Forever
定格丿Forever 4
2025-06-30 21:27
以前读小学的时候同宿舍的那个人也是去游水,回不来了,太可惜了。。
静夜
静夜 4
2025-06-30 21:22
好样的,一千个赞都不够
用户10xxx91
用户10xxx91 2
2025-07-01 17:23
教育部应将游泳及急救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
山水之人
山水之人 1
2025-07-01 17:15
为什么天天只是说预防,为什么学校体育课不加上求生课一游泳呢?如果人人都会游泳,一般的洪水也不怕了,起码可以降低死亡人数。教人学会技能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