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去世时,家人在他书桌的笔筒里,仅仅发现了20块钱遗产,连葬礼都办不起,然而,葬礼场面却比袁世凯的还盛大!各行各业前来吊丧的人士超过了4000人,其中,1000多名系白头绳、佩戴袁克文头像徽章的青楼女子,尤其引人瞩目! 袁克文,民国时期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袁世凯的次子,却跟父亲的政治路子完全不一样。他爱诗酒风流,爱才艺放浪,死时却穷得叮当响,家里只剩20块钱,连葬礼都差点办不起。可你知道吗?他的葬礼场面大到离谱,超过4000人来送行,其中1000多名青楼女子哭着喊着要送他最后一程。这到底是个啥样的人,能混成这样? 袁克文1890年出生在朝鲜汉城,也就是现在的首尔。他妈金氏据说是朝鲜高宗李熙爱妃的妹妹,本来想着嫁给袁世凯能当正室,结果发现袁世凯早有原配和大姨太,还把金氏的陪嫁侍女收了当二姨太、四姨太,金氏只能屈居第三。生下袁克文后,孩子被过继给大姨太沈氏养,沈氏没自己的孩子,把袁克文宠上天,要啥给啥,养成了他大手大脚的毛病。金氏呢?失了儿子,又地位尴尬,最后郁闷死了。 袁克文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六岁认字,七岁背经史,十岁能写文章,十五岁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书法画画也不赖。他跟着名师方尔谦学四书五经、八股文,后来袁世凯当直隶总督搬到天津,又请了严修、方地山这些大牛教他,学问蹭蹭涨。特に严修教他书法,进步飞快。他还特喜欢收藏古书古玩,最爱宋版的《周易》《尚书》,专门弄了个“八经室”放宝贝,整天钻研这些,压根没想过从政。 袁克文跟袁世凯的想法完全拧巴。袁世凯想让他接班干政治,他却一门心思扑在艺术上,整天跟文人喝酒写诗,组诗社,玩昆曲,还混成了民国“四大公子”之一。他长得帅,又会来事儿,青楼女子都喜欢跟他混。他老婆刘梅真是名门出身,后来还纳了五个姨太太,像情韵楼、小桃红,全是才貌双全的主儿。有次他在南京看上个名姬叶丽侪,想娶回家,结果袁世凯以为是给他找的,硬收成了六姨太,袁克文只能咽下这口气。 1915年,袁世凯想当皇帝,袁克文看不下去,写了首《感遇》诗劝他,结果惹毛了老爹,被关了好几个月。后来他跑上海去了,加入青帮,收了一堆徒弟,开始浪迹江湖。袁世凯想让他走正道,他偏不,非要活出自己的样儿。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跟大哥袁克定关系不好,拿了分家产——十几万现金、金条、股票、房子,跑上海潇洒去了。这钱搁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但他花钱跟流水似的,不到五年全败光了。1920年代末,他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靠卖书法混日子,寄住在上海,还给《晶报》写点稿子挣钱。后来搬到天津,投靠青帮,收了百来个徒弟,勉强过活。1931年,他在天津英租界两宜里袁宅得了猩红热,高烧不退,42岁就没了。家人翻遍他东西,只在书桌笔筒里找到20块钱,葬礼都愁着咋办。 可谁也没想到,袁克文葬礼居然这么夸张。天津街头那天乌云密布,4000多人自发来送他,连袁世凯的国葬都没这阵仗。官员、名流、和尚道士都来了,最扎眼的是1000多名青楼女子,穿着白衣,系白头绳,胸前还挂着袁克文的头像徽章,哭得那叫一个惨。送葬队伍从两宜里到西沽墓地,拉了好几里长,路边摆了几十个祭棚,香火不断,路人都看傻了。有人讲悼词夸他才华和仗义,僧人念经,道士做法,最后棺材下葬时放了火药,飞了几只白鸽,场面庄重又感人。 这4000多人咋回事儿?得亏他生前人缘好。他爱帮人,性子直,跟各路人都有交情,尤其是青楼女子,他从不瞧不起她们,还常写诗捧她们。这份真心,换来了死后这么多人惦记。 袁克文死了,他的故事却没完。在天津、全国都传开了,成了民国文化圈的一个标志。他有四儿三女,老四袁家骝成了物理学家,老婆吴健雄在核物理也牛得很,袁家名声没掉。他留下的《寒云诗集》《寒云词集》,还有书法作品,现在拍卖会上都抢手,艺术价值高得很。 那场葬礼更是成了他魅力的证明,4000多人送行,1000多青楼女子哭丧,谁能做到?他不爱政治,追艺术,穷死也没丢人缘。书里、影视里老讲他,讲他咋从豪门走到街头,最后还这么有排面。 说白了,袁克文这人活得真。他有才,诗词书法一流;他敢玩,不怕别人说啥;他仗义,穷了还帮人。他跟袁世凯反着来,活出了自己,虽然败家败得惨,可人缘好到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