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8年茅以升妻子刚去世,他就和6个孩子商量,想要续弦,孩子们不反对,但他说出

1968年茅以升妻子刚去世,他就和6个孩子商量,想要续弦,孩子们不反对,但他说出女人名字时,大家脸色都变了,长子说:“那个女人进门,我们就断绝关系!”但茅以升还是让她进了家,还多了一个女儿。 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奠基人,曾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然而72岁时他因再婚决定,与6名子女关系破裂,直至去世未能和解。 1896年出生的茅以升21岁就获得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24岁成为卡耐基理工学院首位工程学博士。回国后他将毕生精力投入中国桥梁建设。 1937年钱塘江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然而通车仅89天,为阻止日军南下,茅以升奉命亲手炸毁大桥,抗战胜利后他又主持修复工程。 茅以升与原配戴传蕙结婚多年,育有6名子女,戴传蕙出身扬州书香门第,在那个时代算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然而长期的战乱和丈夫工作的危险性,让她心理压力巨大。 抗战期间戴传蕙常常彻夜难眠,担心丈夫的安危,她曾对孩子们说:“不要埋怨你们父亲,他是在为国家做事。”但长期的焦虑最终让她患上了精神疾病。 转折点出现在1946年,50岁的茅以升在上海工作期间,结识了21岁的权桂云,这个年轻女子成为他生活中的新亮点,两人交往持续了22年。 1967年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立即提出要与权桂云结婚,消息传到家中,6个子女全部反对,长子茅于越当时已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他明确表态:“如果她进门,我们就不再往来。” 其他几个子女也站在大哥一边,在他们看来父亲这个决定既不合时宜,也有损家族声誉,况且权桂云比父亲小31岁,这种年龄差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被接受。 茅以升并没有因为子女的反对而改变主意,1968年他正式迎娶权桂云,并将她和女儿茅玉麟接回家中,这个决定彻底激怒了原配所生的6个孩子。 长子茅于越从此与父亲断绝往来,即便后来赴美工作回国,也宁愿住宾馆也不愿回家,这种家庭分裂持续了十多年。权桂云在1975年因病去世,此时茅以升已经79岁,失去第二任妻子的他,主要靠小女儿茅玉麟照顾生活起居。 茅玉麟虽然是权桂云所生,但她对父亲的事业充满敬意,成年后她积极参与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的筹建工作,成为父亲学术遗产的守护者。 晚年的茅以升多次尝试修复与其他子女的关系,但都没有成功,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撰写了《蕙君年谱》详细记录与戴传蕙的婚姻生活,在这部回忆录中,他多次提到对原配妻子的愧疚。 茅以升的贡献无可争议,钱塘江大桥至今仍在使用,他创新的“射水法”“沉箱法”被写入工程教科书,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他提出的桥梁振动理论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1989年茅以升去世时,原配所生的几个子女都没有出现在葬礼上,这个细节让人感慨,一个能够设计建造跨江大桥的工程师,却无法修复家人之间的情感裂痕。 这个故事折射出那个特殊时代知识分子面临的复杂处境,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让很多家庭承受了超出想象的压力,而社会观念的束缚,也让人们在面对情感选择时格外艰难。 如今钱塘江大桥依然屹立,每天有无数车辆从上面驶过,但茅以升亲手构建的家庭桥梁却早已坍塌,这种反差让人深思。 或许茅以升最大的遗憾,不是在工程技术上留下什么缺陷,而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没能找到平衡事业成就与家庭和谐的方式,这个教训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警示意义。 信源: 《茅以升文集》科学普及出版社 《钱塘江大桥工程纪要》国民政府交通部存档 《中国桥梁史》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