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俄罗斯年轻人与亲西方的长辈不同,更加亲近中国 《纽约时报》注意到,过去崇拜西方事

俄罗斯年轻人与亲西方的长辈不同,更加亲近中国 《纽约时报》注意到,过去崇拜西方事物的俄罗斯人有了新的心仪对象--中国。特别是俄罗斯年轻人,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已偏离西方轨道,积极学习中文。中国文化和商品在莫斯科随处可见。 在莫斯科一座宏伟的中国式公园入口的宝塔屋顶下,阿廖娜·伊耶夫斯卡娅正在完成大学作业。她的朋友以装饰华丽的亭台、拱桥、池塘和孔子雕像为背景,用手机拍摄她热情介绍公园的画面,阿廖娜全程使用中文。 19岁的阿廖娜表示,她在莫斯科城市大学读大一,学习中文。她说中国正在崛起,掌握中文能带来更多机会。如今莫斯科许多大学都开设了类似课程。 "许多年轻人想去中国留学,中国充满机遇,发展速度惊人,太酷了。" 在俄罗斯这个长期以西方为导向的国家,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变化:中国成为令人向往的时尚目的地。 中国汽车涌上莫斯科街头。俄罗斯精英阶层聘请中国保姆,让孩子从小学习普通话。俄联邦首都的博物馆和音乐厅争相举办与中国相关的展览和演出。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在书面采访中表示: "过去三年让俄罗斯人以全新视角看待东方,中国不再是作为欧洲的异域替代品,而是商业、旅游和求学的主要方向。" "俄罗斯民众以极大兴趣关注这一趋势,就像刚刚发现了另一个星球。" 中国提供外交支持,积极采购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并替代因制裁退出的西方商品。 结果是中国文化和产品在俄罗斯迅速走红。莫斯科多所中文学校人满为患,普通话不仅成为语言类院校必修课,也进入工科院校课程体系。招聘网站显示要求中文能力的职位激增。 中国戏剧演出取代西方巡演。四月莫斯科举办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展。书店里中国文化类书籍热销。 瓦连丁·戈戈尔,一家高级保姆公司的拥有者,指出了对具有中文语言能力的保姆的高需求。月薪约为5000美元,但找到这样的保姆很困难。 “英语仍然首选,但中文已经取代了法语,居第2位。”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久前表示,他的外孙女可以流利地说中文,外孙女的语言教师就来自于中国。 中国汽车成为俄中关系的一个显著标志。2023年,超过90万台中国制造的汽车被售出,而2021年仅有约11万台。 广播主持人谢尔盖·斯蒂拉维尼过去都是测试欧洲汽车。现在他的评论几乎全是关于中国汽车的。 “宝马汽车仍然更受认可,但我知道,有人从保时捷换成李想汽车。” 当然,网络上仍然存在不少对中国汽车的不满和嘲讽。在某段视频中,一个俄罗斯女人拒绝了中国礼物: “希望你在开玩笑,我不会开中国车。” 俄中电影人共同拍摄的电影《红色丝绸》在票房上失败了。中国品牌中,只有Ellassay在高级商场中展示,取代了以前的西方高级品牌店。 亚历山大·格雷克,一名编辑和五个孩子的父亲说,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取决于年龄。年长的人仍然偏爱西方,而年轻人则对中国感兴趣。 “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制造的东西。周围的一切都是中国的。” 格雷克所有的孩子都在学中文。14岁的女儿已经流利地说中文,今年夏天将前往中国家庭生活一段时间,就像以前去英国家庭一样。 格雷克列举了中国在太阳能、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它正在成为先进科技的领导之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学者尤利娅·库兹涅佐娃认为,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兴趣只是暂时的: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什么都没变。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陌生文化,和中国相比,甚至阿拉伯世界更亲近。真正让我们感觉亲近的是欧洲,我们的文化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