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8年8月,日本的报刊上出现了一张照片:一个日本兵背着一个中国老大娘在跑,面

1938年8月,日本的报刊上出现了一张照片:一个日本兵背着一个中国老大娘在跑,面带微笑,可仔细一看却发现这张照片有些端倪。 1938年的中国,正深陷抗日战争的苦难中。日本帝国军队从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在南京,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据历史统计,约20万到30万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城市被毁,百姓流离失所。这不是什么“共荣圈”,而是血淋淋的侵略事实。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报刊却抛出这张“温馨”的照片,宣称是日本兵救助中国老人的证据。光是想想当时的处境,这事儿就透着蹊跷。 这张照片乍一看挺感人,日本兵背着老大娘,脸上还带着笑。可仔细一瞧,问题就来了。老大娘的鞋子方向不对,像硬生生被摆上去的;她的表情也不是感激,而是痛苦得皱成一团。再看背景,那座钢结构大桥在1938年的南京根本不存在,当时的城市早被战火炸得破败不堪,哪来的这种现代建筑?这些细节加起来,分明就是在说:这不是什么真实记录,而是摆拍出来的东西。显然,有人想用这张照片讲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这张照片可不是随便拍着玩的,它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搞宣传的一部分。那时候,日本政府急于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洗白,想让国际社会觉得他们是在“解放”亚洲,而不是屠杀和掠夺。于是,他们通过报纸、电影、照片这些渠道,拼命打造“仁慈日军”的形象。这张照片就是典型例子,摆明了想让大家觉得日本兵对中国人有多好。可事实呢?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回忆里全是血泪,国际记者拍下的照片也全是尸体和废墟,跟这张照片的“温情”完全是两个世界。日本这种宣传伎俩,说白了就是睁眼说瞎话,想蒙骗那些不清楚真相的人。 要判断这张照片的真假,不用多想,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屠杀平民、焚烧房屋,犯下的罪行有大量证据支撑。幸存者的口述、外国记者的报道、甚至一些日军自己的日记,都记录了那段惨无人道的日子。比如,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拍下的影像就清楚展示了日军的暴行。而这张照片呢?孤零零一张,连个像样的时间地点证明都没有,跟海量的历史记录一比,漏洞百出。很明显,它就是个宣传噱头,根本站不住脚。 这张照片在1938年登报后,估计骗了不少人,毕竟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很多老百姓没法分辨真假。可它的故事还没完。到了2016年,这张照片居然被一家出版社塞进了一本小学教辅书,还被错标成雷锋的形象。雷锋是谁?那是中国的道德标杆,跟日本侵略者八竿子打不着。这乌龙一出,立马炸了锅。2017年被发现后,家长和网友一片骂声,出版社赶紧召回书,还公开道歉。这事儿闹得挺大,最后连教育部都出面,要求全国检查教材,确保历史内容不出岔子。可见,这张照片的影响力有多持久,也提醒了大家,历史真相不能随便乱搞。 2016年的教材事件,其实挺让人感慨。一张几十年前的假照片,居然能混进现代教育里,还差点误导小学生。这说明啥?说明历史这东西,不能稀里糊涂地对待。南京大屠杀不是故事,是事实,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教训。如果连这种真相都守不住,随随便便被宣传品代替,那不光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那些受害者的背叛。好在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发现不对劲就喊了出来,逼着相关部门正视问题。这也告诉我们,历史教育得踏踏实实,不能让假东西有可乘之机。 这张照片从1938年走到今天,留下的不是感动,而是警醒。它告诉我们,战争里没有那么多温情戏码,有的只是血泪和挣扎。日本用它来掩盖罪行,效果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长了,真相总会浮上来。2017年的风波也证明,人民不会轻易被糊弄,大家对历史的记忆是有底线的。这张照片的存在,反而成了一个反面教材,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侵略者的嘴脸,也更坚定了捍卫真相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