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茅台才卖八块钱一瓶,工薪族一个月四十块,正好能拿下五瓶。 在布票、粮票仍主导物资流通的年代,8 元一瓶的茅台已属绝对奢侈品。 一方面,国家通过统一定价控制高端消费品流通;另一方面,职工工资虽低却包含隐性福利,40 元工资可覆盖房租、教育、医疗等基本开支,结余部分理论上可购买 5 瓶茅台。 对比当下,2024 年 53 度飞天茅台市场价突破 2800 元 / 瓶,而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为 1.25 万元,理论上可买 4.5 瓶。 可2023 年茅台股票市值突破 2.5 万亿元,其价格波动与白酒期货、收藏市场深度绑定,2024 年 i 茅台平台抢购数据显示,90 后用户占比达 47%,折射出年轻群体将其视为 "社交硬通货" 而非单纯饮品。 更值得玩味的是,1979 年茅台酒的 "可买而不可得",与现在的 "可得而不可饮" 形成黑色幽默。 一个时代的消费密码,在物质稀缺的岁月里,奢侈品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其存在意义远超商品本身,而当市场大潮袭来,曾经的 "国宴用酒" 最终异化为资本游戏的筹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