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石榴花开香四溢

十二师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北社区党总支:石榴花开香四溢

6月14日清晨,微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凉,晨光似水,洒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秀水兰亭小区的广场上。

此时的广场上,空气里弥漫着彩线的温润气息,居民们的笑声不时响起。头屯河农场非遗爱好者、居民肖红巧手翻飞,正手把手教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头屯河街道党工委新立社区的党员阿不力克木·爱孜,将一粒粒饱满的“石榴籽”,细心地拼贴成绚烂的花朵,以此向党的生日献上深情祝福。

这场由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北社区党总支与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头屯河街道党工委新立社区党委联袂举办的“兵地手拉手·非遗进万家”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正编织着触手可及的温暖。各族居民围坐一处,指尖流淌的是五彩丝线,心间流淌的则是对这片土地共同的理解与归属。

“瞧这针脚多密实,”肖红边忙活边轻声说,“就像咱兵团老前辈当年开荒,一锹一镐地干,硬是在戈壁滩上‘绣’出了眼前这片绿洲。”

肖红的话像一股暖流,让阿不力克木·爱孜手上的动作更轻,也更稳了。当最后一粒“石榴籽”稳稳粘牢,一朵象征各民族紧紧相依的石榴花就在她掌心绽放。她捧着这朵“团结花”,眼角含笑:“这活动真好!节目看得心里热乎,亲手做这‘石榴籽’花,感觉更不一样,那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暖乎劲儿,真真切切就在手心里。”

这看似简单的贴画,盛满了沉甸甸的情谊,无声地诉说着大家共建共享的和美家园,就像眼前这朵石榴花,静静绽放。

这份心连心的暖意,早就在绿洲街北社区和周边地方社区的日常点滴里扎了根。兵地一盘棋,兵地双方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居民”的宗旨,积极做好融合文章。

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丽红心里明白,文化搭台最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们把大家伙儿喜欢的节目送到家门口,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大伙儿打心眼里高兴。”她看着广场上居民们专注投入的笑脸,也看到了兵地之间越来越深的情谊。这份一起创造的快乐,不仅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也在大家心里悄悄种下了理解与认同的种子。

融合的温度,更藏在邻里守望的细微处。87岁的黄雪芬住在头屯河区八钢片区三管区,被智能手机挡在了“数字鸿沟”那头,社保认证成了一件让她发愁的事。绿洲街北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细心帮老人拍好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又跑到头屯河农场社保所替她办好认证。退休工资按时到账时,黄雪芬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全在不言中。

同样,居住在绿洲街北社区秀水兰亭三期的党员查晓岚,也常常把目光投向头屯河区钢城街道新立社区一位独居老人的小院。定期送去生活用品,陪着老人唠唠家常,查晓岚的身影,成了连接两个社区的温情纽带,让“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儿,在兵地融合的土壤里长出了新芽。

融合的实践,也在大家伙儿一起干的热乎劲儿里变得坚实。绿洲街北社区党总支和头屯河街道八一路社区党委联手,带着经开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走进了兵团康悦养老院。老人们乐呵呵地接受体检,志愿者们弯腰给他们收拾床铺、擦亮玻璃、修剪指甲。那一刻,满屋子流淌的都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纯粹心意。这些发自内心的行动,像春风化雨,滋养着兵地融合的根苗,让写在纸上的协议,在每一次真诚的交往里扎下根来。

今年年初,绿洲街北社区党总支和头屯河街道的八一路社区党委、新立社区党委等社区党委郑重签下了共建协议,为兵地融合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这张纸,不仅规划着共同的未来,也实实在在地改变着现在——过去农场需要向八钢管委会发函才能办的事,如今社区之间直接就能高效对接。拆掉了繁琐流程的藩篱,办事儿变得更加顺畅快捷。看着手里那份大家伙儿一起完成的非遗五谷画,社区工作者们相视一笑,这生机勃勃的画面,可不就是机制革新带来的新气象。

兵地融合的故事在这里不断涌现,它就藏在小区广场上大家指尖共同拼贴的那一粒粒火红的石榴籽里,在穿梭于不同社区楼栋间传递关爱的脚步里,在养老院志愿者俯身服务时专注的神情里,也在办事流程简化后那一声声“真方便”的肯定里。

“我们社区和兵团的伙伴们心手相牵,共同绣制的,远不止非遗作品上那一朵象征团结的石榴花,更是这片土地上各族群众对和美家园最深的期盼。这一针一线,都在细细密密地织就一个大家共享的好日子。”‌头屯河街道新风路社区党委书记芦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