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6年夜晚,着急赶稿的金庸被刺耳的铃声打断,皱眉拿起电话后,脸色瞬间惨白,过

1976年夜晚,着急赶稿的金庸被刺耳的铃声打断,皱眉拿起电话后,脸色瞬间惨白,过了很久才缓过神,可为时已晚!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这位在武侠小说中书写无数传奇的大师,告别了他自己的人生江湖。 从此,那个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勾勒的武侠世界,失去了它的创造者。 但他的名字,他的故事,以及他的精神,却依然流传在华人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 他原名查良镛,出身“海宁查氏”这样一个因才华与财富闻名的大族。他的祖上不仅出过诗人查慎行、书法家查升,还因“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闻名于清代。海宁查家的声名,甚至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褒奖。 金庸的母亲徐家也是当地的富商之家,经营着酱园、绸庄等庞大的产业。正因有这样雄厚的家族背景,金庸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亲戚更是人才辈出:表兄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巨匠,表姐蒋英是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穆旦则是知名诗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金庸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期的金庸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8岁时,他因偶然读到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被其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深深吸引。 从此,他对武侠小说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大量阅读相关作品,这种热爱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启蒙。 中学时期,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和商业天赋。

13岁时,他与同学合作出版了一本帮助学生升学的参考书,大受欢迎。 这本书成为金庸生平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标志着他的写作能力首次被认可。 但金庸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年,他因批评学校管理不善而被开除,又因反对学生党员的行为在大学被勒令退学。 尽管求学路上屡屡受挫,金庸却在阅读中自学成才,培养了自己的广博学识。

1948年,24岁的金庸加入《大公报》香港分社,正式开启他的新闻生涯。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一位重要的同事陈文统,即后来的武侠作家梁羽生。

1950年代,梁羽生因武侠小说的连载大受欢迎,而报社缺少一名新的作者。 金庸在众人推举下,开始了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

1955年,金庸以《书剑恩仇录》开启了他的武侠小说生涯。 小说首次连载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金庸开启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他接连创作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作品,用笔下的江湖征服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中,侠义精神贯穿始终。

从郭靖的质朴忠诚到杨过的桀骜不驯,从张无忌的优柔寡断到令狐冲的潇洒不羁,金庸笔下的英雄既有侠义的理想,也有真实的人性。 这种对侠义精神和人性复杂性的双重刻画,使他的小说在文学层面超越了同类作品,成为经典。

1976年夜深人静之时,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正伏案在案头奋笔疾书。 此时距离《明报》的截稿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小时,金庸的新稿却还远未完成。 他的脑海中构思着下一场武林恩怨的惊心动魄,笔下的字句也如行云流水般飞速流淌。 整个书房静谧无声,只听见纸笔摩挲发出的"沙沙"声。 突然,"叮铃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片寂静,刺耳地回荡在房间内。 金庸皱了皱眉,颇为不耐地放下手中的笔,拿起了电话听筒。他原以为又是编辑部的催稿电话,正欲开口解释稿件的进度。岂料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男子惊慌失措的声音。

金庸还没来得及询问来电者的身份,便被一连串骇人的字眼震得脑中"轰"的一声:儿子查传侠在美国留学期间上吊自杀了! 金庸瞬间如遭雷击,整个人呆立当场,大脑一片空白。 他颤抖着嘴唇,试图说些什么,可喉咙仿佛被人掐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电话那头的人见金庸许久没有回应,便快速报上姓名,解释自己是查传侠在美国的好友。 他哽咽着说,今天下午,他和几个同学上门找查传侠,敲门许久没有回应。 他们觉得事有蹊跷,便联系宿管强行打开了门,结果发现查传侠已经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多时。

金庸听完这些,双腿一软,跌坐在椅子上。他脸色惨白如纸,冷汗直流,嘴唇微微颤抖,神情呆滞而悲恸。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儿子,竟会以这种悲剧的方式结束年轻的生命。 挂断电话后,金庸呆坐许久,久久不能平复。 儿时与查传侠相伴成长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现:儿子幼时伶俐可爱的身影,少年时代聪颖过人的风采,以及青年时期留学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种种画面交织,愈发让金庸心如刀割。

他放下手中的笔,再也无心创作,只想尽快赶赴美国,处理儿子的后事。 金庸连夜订了最近一班飞往美国的航班,匆匆收拾了几件衣物,便踏上了这趟伤心的旅程。 飞机在海上翱翔了十几个小时,终于抵达了美国。金庸在机场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儿子好友,两人红着眼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金庸多年来与儿子聚少离多,如今天人永隔,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金庸在香港离世,享年94岁。 他的离去,让无数喜爱他的读者为之动容。但他的作品却如同武侠江湖中的一段段传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