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阿联酋总统搭乘专机访华,访问结束后发现自己儿子竟然沉迷于小卖部的新奇商品,总统大手一挥,将小卖部商品全数买下,一看账单:56万美元…… 谢赫·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1918年出生于阿布扎比的沙漠地带,成长在贝都因部落的环境中。他从小跟随父亲处理部落事务,学习调解争端和治理技巧。年轻时,他协助家族管理绿洲市场,检查货物质量,倾听商贩需求,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20多岁时,他开始参与地方事务,骑马巡查村庄,监督水井和道路建设,亲手搬运石块,汗水浸透衣袍。他的亲民作风赢得了民众支持,但也引发部分部落首领的不满,认为他的改革威胁了传统权力。 32岁时,扎耶德被任命为阿尔艾因地区行政长官。他推动兴建学校和诊所,亲自设计引水渠,带领民众开凿沟壑。这些举措改善了当地生活,却也招致保守势力的反对。1966年,他接替兄长成为阿布扎比酋长,站在宫殿阳台向民众宣布发展计划。1971年,他联合六位酋长创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亲手升起新国旗,成为首任总统。他推动石油开采,视察油田,检查钻井设备,油污溅上衣袍也不在意。石油财富让阿联酋迅速现代化,港口灯火通明,街道铺上沥青,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扎耶德的目光不仅局限于国内,他关注国际事务,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1984年中阿建交后,他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1990年,他决定亲自访华,带着二子苏尔坦和四子哈姆丹,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外交之旅。他的目标是通过访问加强经贸联系,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经验,为阿联酋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1990年5月,扎耶德率团抵达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杨尚坤的热情接待。双方在人民大会堂会谈,讨论经贸合作和能源开发,气氛融洽。次日,扎耶德参观长城,对古代建筑的宏伟赞叹不已,手中摩挲一块刻有长城图案的玉佩。他对中餐最初有些抗拒,坚持食用随行厨师准备的阿拉伯食物,但他的两个儿子却对中餐充满好奇,品尝糖醋排骨和麻婆豆腐后赞不绝口。在儿子的劝说下,扎耶德尝试了中餐,逐渐接受了这种新奇的口味,离开北京时还赏给厨师6万美元以示赞赏。 访问行程的下一站是上海。扎耶德入住锦江饭店,这座以豪华设施闻名的酒店成为他品尝中餐的场所。晚宴后,随从带苏尔坦和哈姆丹在酒店附近散步,路过一楼小卖部。店内摆满景泰蓝花瓶、丝绸扇子、雕花玉佩等中国特色工艺品,两个年轻人流连忘返,触摸唐三彩马和京剧脸谱模型,询问商品背后的故事。他们因未带现金而空手返回,显得有些失落。扎耶德得知后,决定亲自前往小卖部查看。 小卖部内商品琳琅满目,刺绣屏风上荷花栩栩如生,漆器盒子光泽温润。苏尔坦拿起一串碧玺手链,哈姆丹则对泥塑小人着迷。扎耶德端详一幅苏绣,赞叹其精湛工艺,随后指示店员将所有商品打包。店员清点货物,用棉布包裹瓷器,折叠丝绸,木箱堆满柜台。最终账单显示56万美元,扎耶德签下支票,动作流畅。商品被搬运到车内,两个儿子抱着瓷器和玉佩,脸上露出笑意。这一事件迅速传开,成为中阿交流中的一段佳话。 访华归国后,扎耶德将中国赠送的苏绣肖像挂在总统府会客厅,绣像上的他头裹白巾,目光炯炯。他向来宾展示这幅苏绣,讲述中国工匠的技艺。他回赠中国的纯金孔雀摆放在北京展览馆,尾羽上镶嵌的钻石闪耀光芒,象征和平与繁荣。他曾表示,中国的苏绣远比金孔雀珍贵,体现了文化的无价价值。 扎耶德推动中阿合作,1990年代双方签署多项贸易协议。阿布扎比码头迎来中国货轮,上海工厂接收阿联酋石油,合作领域涵盖能源和基建。他在迪拜演讲,呼吁年轻人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2000年,他视察阿联酋大学,检查实验室设备,叮嘱学生关注国际动态。他的努力让阿联酋成为中国在中东的重要伙伴,两国贸易额持续增长。 2004年,扎耶德因病去世,享年86岁。阿布扎比街头民众手持他的画像悼念,黑色旗帜在清真寺顶飘扬。他的儿子继承事业,继续推动国家现代化。苏尔坦和哈姆丹常在家族聚会中回忆上海小卖部的事件,笑谈父亲的慷慨。那些56万美元的商品,有的陈列在总统府,有的赠予盟友,成为中阿友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