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18年,姜文母亲去世前,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姜文打开一看,眼泪夺眶而出

2018年,姜文母亲去世前,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姜文打开一看,眼泪夺眶而出。原来,多年来她没有花过姜文给她的任何一笔钱。姜文以为是母亲的偏心刺痛他的心...

姜文,1963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家境普通,父亲姜洪齐是名军人,参加过朝鲜战争,常年在外,家里的事全靠母亲高阳一个人扛。高阳是中学语文老师,性格严肃,教育孩子信奉“严师出高徒”。姜文小时候却没在母亲身边长大,刚出生就被送去外婆家,直到6岁才被接回来。这早年的分离,让姜文和母亲之间少了那种天然的亲近感。回到家后,母亲对他的管教特别严格,学业上一点马虎都不行,行为上稍有偏差就是一顿责骂,甚至棍棒伺候。姜文有个弟弟姜武,小他6岁,性格安静,挺讨母亲喜欢。姜文却是个倔脾气,爱跑爱闹,书本对他来说像催眠曲,母亲看他不顺眼的时候多,动不动就拿他撒气。

姜文和姜武的待遇差别挺明显。有次兄弟俩玩到天晚才回家,母亲问去干嘛了,姜文老实说“出去玩”,立马挨了一顿打,姜武却机灵地编了个“捡柴火”的理由,母亲听了居然笑了,还让他赶紧进屋。这种事在姜文小时候不是少数,他慢慢觉得母亲偏心,弟弟总能逃过惩罚,自己却老是当出气筒。姜文不服气,但也只能憋着,时间长了,他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心里那堵墙越砌越高。

10岁那年,姜文家搬到北京,他在学校认识了英达,比他大两岁,家里条件好,父亲是演员英若诚。英达家有种自由的氛围,姜文常去他家玩,觉得挺新鲜,跟自己家母亲的严厉完全是两个世界。1980年,姜文高考没考好,灰心丧气,英达建议他去考中央戏剧学院,还骑自行车送他去考场。姜文凭着天生的表演天赋考上了,满心欢喜想让母亲高兴,可母亲只是冷冷地让他把通知书放下,去洗衣服。姜文那股骄傲劲儿瞬间被浇灭,觉得自己在母亲眼里好像永远不够好。

姜文的演艺路却越走越顺。1984年从中戏毕业,1987年主演张艺谋的《红高粱》,一炮而红,后来又拍了《芙蓉镇》《阳光灿烂的日子》,还自己当导演,弄出《鬼子来了》《让子弹飞》这样的硬货,成了中国影坛的大腕。可事业再牛,他和母亲的关系还是老样子,没一点改善。他试过用钱弥补,给母亲买了房子,挑了家具,想让她过得好点,可母亲死活不搬,宁愿守着老房子住。姜文不明白,觉得母亲太固执,甚至有点不近人情,母子俩的隔阂始终没解开。

到了2018年,姜文的母亲高阳病得挺重,姜文赶回老家看她。母亲从床头柜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递给他让他打开。姜文撕开一看,里面全是现金,叠得整整齐齐,还有几张老旧的外汇券。他愣了,这些钱是他这些年陆陆续续寄给母亲的生活费,少说也有几十万,竟然一分没花,全攒着。母亲喘着气说,听说他最近几年没拍戏,怕他手头紧,这些钱给他应急用。姜文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喉咙哽得说不出话。他一直以为母亲不爱他,偏心弟弟,冷漠得像个陌生人,可这信封让他明白,母亲其实一直惦记着他,只是从没说过。

这事让姜文震撼,也让他开始重新看过去。他小时候挨打,觉得母亲不公平,可现在想想,母亲一个女人,丈夫常年不在家,又要教书又要带两个儿子,压力大得不行。她对姜文严格,可能因为他是老大,想让他扛起责任,做出榜样。姜文考上中戏,母亲没夸他,但后来姜武偷偷说,母亲其实特别骄傲,每次姜文新片上映,她都会去看,还跟邻居吹嘘。姜文听了这话,心里五味杂陈,觉得自己从没真正懂过母亲。 母亲的做法不是没原因的。高阳那代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攒钱是种本能。她当老师,工资不高,生活节俭惯了,姜文给的钱她舍不得花,全存起来,可能是觉得儿子以后会需要。姜文事业上风光,但拍戏周期长,收入不稳定,母亲大概是怕他哪天落魄,留着这笔钱给他兜 底。这种无声的爱,姜文之前完全没察觉,只觉得母亲冷漠,误会了她一辈子。

2018年秋天,高阳病逝,走得很安详。姜文在葬礼上没多说话,默默站在母亲的墓前,手里攥着她用过的旧手帕。葬礼后,他把那个牛皮纸 信封带回北京,放在书房桌上,没舍得动里面的钱。每次看到信封,他都会想起母亲,觉得她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他,只是他明白得太晚。姜文后来在采访里提过,母亲走后,他才发现自己从没好好跟她相处过,总想着让她为自己骄傲,可母亲其实一直都在乎他,只是不会表达。 姜文和姜武的关系一直很好,兄弟俩没事就聚聚,聊聊过去。姜武说,母亲每次看姜文的电影,都会跟邻居说“这是我儿子拍的”,但从没当面夸过他。姜文听了这话,眼眶有点湿,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跟母亲和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