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你怎么退下来了,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的能力强,也比较年轻,不应该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他是想让熊向晖到荣毅仁领导的中信集团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的。 1982年秋,63岁的熊向晖刚卸任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和统战部副部长的职务,打算在家整理回忆材料。 一天,家里电话突然响起,话筒那头传来老友荣毅仁的声音:“向晖同志,我要亲自来拜访你了! 中央已经决定,让你来中信公司当党组书记。”熊向晖握着电话愣住了,自己连退休后的计划都盘算好了,这突如其来的任命完全在预料之外。 他很快从中组部得知了背后的缘由。原来叶剑英元帅和聂荣臻元帅得知他退休的消息后,直接向中央提了意见:“熊向晖很有才华,在老干部中还算年轻,应该出来做事!”叶帅的“生气”并非空穴来风,他深知熊向晖的才干不该闲置。 中央迅速采纳了建议,10月9日,任命文件正式下达:熊向晖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党组书记、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叶剑英对熊向晖的赏识,源自二十余年的默契。新中国成立初期,熊向晖在周恩来安排下转入外交战线,两人交集不多,但彼此敬重。 熊向晖的传奇经历,更让叶帅坚信他是担当中信重任的不二人选。 1936年,年仅17岁的熊向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秘密加入共产党。次年,周恩来亲自部署他潜伏到国民党将领胡宗南身边。 临行前,周恩来通过董必武向他传递三条铁律:甘做闲棋冷子、隐藏身份不左不右、处事不卑不亢。 此后十二年,他作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送出大量关键情报,包括1943年国民党突袭延安的计划,被毛泽东赞为“一人能顶几个师”。 直到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南海向张治中等国民党元老介绍他时,众人惊愕不已:“熊老弟也起义了?”周恩来大笑:“他是归队!” 中信公司由荣毅仁在1979年创立,是改革开放后吸引外资的核心平台。但到1982年,业务扩张后员工增至206人,成了“超编大户”。 一边是国家精简机构的政策,一边是实际发展需求,荣毅仁压力重重。熊向晖到任后没坐等汇报,而是直接调研各部门。 摸清症结后,他提出大胆方案:“立即冻结人事,向国务院申请扩编至800人!” 荣毅仁迟疑:“全国在裁编,我们反其道而行?”熊向晖思忖后改为500人。最终国务院协调折中,特批编制400人,解了燃眉之急。 可刚打开局面,1983年6月,熊向晖又交上离休报告,想专心写回忆录。荣毅仁急了,立刻给国务院总理写信:“他涉外经验丰富,贡献很大,我们配合默契,恳请中央挽留!”总理拍板同意,熊向晖选择服从组织安排。 他在中信继续干了三年,直到1985年才卸任党组书记,转任副董事长至1989年。离休后,他完成《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记录下从延安谍影到日内瓦谈判的峥嵘岁月。 2005年9月,这位被周恩来称为“归队者”、被叶剑英挽留的“年轻老干部”走完传奇一生。当年叶帅一句“该出来做事”,不仅让一位老将余热生辉,更让中信这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扎稳了根基。 参考资料:央广网——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宝鸡政法——1976年熊向晖接到叶选基电话后,吩咐妻子:把叶帅给的茅台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