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国军舰频繁造访我国南海,很多人认为这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可实际上,我国领海宽度只有12海里,超出部分都是公海,理论上讲谁都可以来航行。至于200海里经济专属区跟领海的概念并不一样,任何国家都没有绝对的主权。 南海自古就是中国渔民的饭碗,从海南到广东,多少人靠它吃饭。可这些年,它却成了国际上的“香饽饽”,尤其是外国军舰一趟趟往这跑,弄得人心惶惶。 先说最基本的概念。国际法里有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也签了。这公约规定,每个沿海国能划12海里的领海,这片水域主权归中国,外国军舰没经过允许进来,那就是挑衅。 可过了12海里,就是公海了,公海是全世界的,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人管得着。 再往外,还有个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里面的鱼、石油中国都有管辖权,但航行自由是所有国家的,谁的军舰都能过,只要不捞鱼、不钻油井、不搞军事侦察,理论上都没毛病。 南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周边有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汶莱,个个都觉得自己该分一杯羹。 尤其是南沙群岛那些岛礁,谁占了谁就想划12海里领海,甚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外国军舰,尤其是美国的,喜欢在这搞“航行自由行动”。他们说是维护公海自由,可挑的地方偏偏是中国主张的岛礁附近。因为这些岛礁的归属没定论,领海范围也就模糊。 国际法里,岛礁能不能有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得看它是什么。能住人、有经济生活的“岛”,可以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光秃秃的“岩礁”,只有领海;涨潮淹没的“低潮高地”,啥都没有。 中国在南海填了些岛礁,建了灯塔、码头,美国偏说这些不算“岛”,不能划专属经济区。这说法有依据吗?有,但也不全对,关键看谁来裁定。 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就是个例子。菲律宾把中国告到国际仲裁庭,说中国的“九段线”没法律依据,还说南沙好多岛礁是岩礁或者低潮高地。 仲裁庭判中国输了,可中国压根不认这裁决。为啥?因为这案子本身就有争议,中国没参与,仲裁庭的权威性也饱受质疑。结果美国拿这裁决当令箭,继续派军舰来晃悠,中国继续巡航反制。 南海问题背后还有大国博弈。 美国为啥老来这,就是想遏制中国崛起。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上来了,他们不舒服,就拿南海当抓手,联合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给中国施压。周边国家也乐得靠着美国,捞点油水。 南海的岛礁建设,既是维护主权,也是实实在在的服务。比如建的灯塔、气象站,给过往船只导航、报天气,海上搜救也干得有声有色。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贡献,不是光耍嘴皮子。 面对外国军舰频繁来访,中国得有硬气,也得有智慧。 领海范围内,谁敢闯就坚决怼回去,绝不含糊;用国际法保护自身权益,同时跟周边国家谈合作。比如2000年跟越南签了北部湾划界协议,多边对话、共同开发,说不定能把南海变成和平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