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上海,女子点的豌杂面,却吃出了西红柿味。她怀疑店家将别人吃剩的面换了浇头端给自己

上海,女子点的豌杂面,却吃出了西红柿味。她怀疑店家将别人吃剩的面换了浇头端给自己,当场找店家理论。店家直接退钱想打发她走,还说:“这点小事,别瞎折腾。”她着急提醒:“这样做不卫生,万一上个人有传染病,下个人吃了多危险!”结果,店家倒打一耙,揪着她“剩面脏”这句话,指责她没素质、不尊重人。女子气坏了,直接投诉了这家店。

据牟视大观7月3日报道,张梅中午不太饿,想随便吃点,便走进一家面馆,点了一碗豌杂面。店家上菜速度很快,可张梅挑起面条入口后,敏锐地察觉到一股西红柿的味道。

她仔细回味,确认无疑,再看向价目表,发现店里确实有西红柿鸡蛋面这道面食。此时,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即找到店家质问:“我点的豌杂面,为什么会有西红柿味?你们是不是把别人吃剩的西红柿鸡蛋面换了浇头端给我?”

店家矢口否认,但始终无法解释清楚,为何豌杂面会吃出西红柿鸡蛋面的味道。最后,店家不想与张梅继续争辩,直接退还了餐费,试图让她尽快离开,以免影响生意。

然而,张梅心里满是担忧。想到可能吃下了别人吃过的东西,她瞬间感到恶心、不适,因此仍揪着此事不放。店家见张梅收了退款还不依不饶,有些不满:“钱都退给你了,还说什么?”

张梅反驳道:“退款根本没解决问题!你们作为店家,本就不该这么做。别人吃过的东西有多不卫生,怎么能随便端给我?”

店家却抓住张梅说“别人吃过的面脏”这句话,指责她言语不当、不尊重人、没素质。张梅哭笑不得,她自认为并未说脏话,讨要说法也是理所应当,而店家却在转移话题,回避核心问题。

这时,店里另一个人也说道:“就这么点小事,至于一直纠结吗?闹这么久,真让人费解!”这番话让张梅更加气愤:在店家眼中,这种行为竟只是小事?难道他们经常这么做?难道完全不把顾客的健康当回事?她担心的不是面脏,而是万一前一位顾客有传染病,换个浇头再端给其他顾客,后果不堪设想。

可店家不愿再理会她,只想她快点离开。张梅深知店家不会认错,于是直接选择投诉。

网友们看到此事后,大多感到气愤。大家认为,做生意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诚信经营和保障顾客健康才是根本。若本末倒置,这样的生意注定难以长久。

一、张梅怀疑商家用剩面给自己,张梅可以要求赔偿吗?

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商家有义务按照张梅的点餐内容,提供符合卫生标准、全新未食用过的餐品。

若商家真如张梅怀疑,将他人吃剩的面换浇头后给张梅,属于未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行为。张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如退款、重新提供符合要求的餐品,若因食用可能存在卫生问题的面导致身体不适,还可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如果商家拒不承担责任,张梅可收集点餐记录、付款凭证、与商家沟通的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护权益。

二、若商家确实使用剩面,可能面临哪些行政处罚?

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若商家将吃剩的面重新端给顾客,严重违反食品安全规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

此外,若商家行为被认定为欺诈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还可能面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其他处罚,如罚款等,以惩戒其不诚信经营行为。

三、张梅在维权过程中应如何正确保留证据?

先应立即拍摄碗中面条的照片,清晰展示面条状态以及能体现西红柿味道来源(如有西红柿残留等)的细节,同时拍下价目表,证明店内有西红柿鸡蛋面这一菜品。

再保留与商家沟通、质问时的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记录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质疑以及商家的回应。

最后,若接受退款,保留退款的相关凭证,如支付软件中的退款记录截图等。

这些证据将在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甚至后续可能的民事诉讼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张梅证明自己的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