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胶州湾畔洋河岸边,有一座石山叫“大白石”,山势环抱,流水有声,绿树成林,花开四季,是成群野兽飞翔小鸟的极乐福地。最奇异的是在这座山上,有石锅、石碗、石井,穿山甲、石老人等古迹。
山的东面坡上,住着一家姓石的父女俩。以看山打柴打猎为生,父亲已年过古稀,人们都称他为石老人。女儿翠香年已十八岁,长得如花似玉特别招人喜爱。父女俩住在碧草如茵,花开四季的石山上生活美满如意。
离石锅不远,有一块大石头,底下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洞中经常有狐狸出没。此狐见山上石老人的女儿翠香生得俊秀,早就垂涎三尺,想变着法子迷惑翠香,可是又怕她父亲的猎枪,不敢轻举妄动。这日,狐狸正在思考之时,来了它的邻居穿山甲。这怪物生的长脸,尖嘴,身上长鳞,屁股上拖着一条大尾巴,它的本领能把石头钻上洞藏身。穿山甲见狐狸正在想什么,就问:“狐兄,你在想什么”?狐狸见穿山甲来了笑嘻嘻地说:“山甲弟,我想……”狐狸就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大白石山上就传出了一阵阵使人肉麻的怪笑声。
第二天,石老人正在院子里忙活猎取的山鸡、野兔,几位漂亮的少年公子衣帽整齐,手里拿着一把纸扇,来到石老人的柴门前,言谈之中很有礼貌。“我是胡家庄胡老员外的三公子,家父闻听老伯家中有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家父就叫我前来订约,以求永好。”说着拿出聘金百两献于桌上。石老人这些天正在为女儿翠香择一佳婿之事发愁,见这少年相貌出众,仪表堂堂,又送来这么多聘金,自己是一个穷看山的,能攀上员外的公子做女婿,也是打着灯笼难寻的事,当下也就应允了。
不几天,大白石山上吹吹打打地来了两乘小轿,胡公子下轿拜见了岳父,又和翠香拜了天地,辞别了岳父上轿而去。婚后,翠香感到有一股说不出多难闻的气味,心中闷闷不乐,茶饭不思,渐渐地生起病来了。回家后,父亲看她面色发黄,就问翠香怎么了,女儿就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石老人心中疑惑不定,感到好人不能有这种气味,只有狐狸才有。石老人凭着多年打猎的经验,知道上了狐狸的当。他提起猎枪,沿着羊肠小道跨过了山坡,到处搜寻狐狸的踪迹。正在行走之间,忽听草丛中有人说话,细一听不像人语。只听一个声音在说:“狐兄,一个如花似玉的漂亮姑娘,被你骗到了手,这大功告成了,难道小弟不应该享受享受吗?”石老人一听这话,早就火冒头顶了,他把枪一顺,轰隆一声枪响,两个怪物一溜烟逃走了。
石老人回到家已是点灯的时候了,吃过晚饭与女儿说了一天的经过,就催女儿早些睡了。石老人吃了袋旱烟,和衣而卧,心想自己由于粗心害了女儿,怎么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翠香的娘啊!正在悲愁之时,忽听得狂风大作,屋上屋下,院里院外呼啪作响。石老人借着月光往外一望飞沙走石,漫天飞舞,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再说他的女儿翠香本来有病在身,惊得大叫一声气绝身亡。石老人激灵了一下,方才明白是昨天的狐狸在作怪,但是也无法可施。他走到女儿房外叫了数声,见没有动静,进房门一看翠香早已死去多时了,石老人昏倒在地。恍惚间只见一胡须斑白,身穿布衫的老头站在身边,自称是山神爷说:“你女儿被狐狸所害,你快去蜀中灌口二郎庙,请二郎神降妖。”
石老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二郎庙,跪在神台下苦诉了狐狸作孽的经过。二郎神慷慨答应帮助除妖,石老人一看求动了二郎神当下欢喜,又连叩了三个头,方要起来却是南柯一梦,越想心里越难过,正在为难之时,只见有一人手持二郎枪,正是梦中所见之神人。石老人立刻下拜,二郎神问明缘故,来到狐狸洞边,大喊一声:“大胆狐狸出来受死!”狐狸听到喊声,变为一个手持双刀的恶怪,出来迎战。二郎神并不搭话,举起二郎枪迎面刺去,狐狸双刀架住,你来我往,只战了五六个回合,二郎神就把狐狸刺死了。这时穿山甲正想出来助战,一见狐狸死了,刚想逃走,哪知穿山甲跑得再快也没有二郎神的枪快,当下毙命。
二郎神把狐狸、穿山甲除了以后,把狐狸洞中的锅拿起来甩了出去,正好甩在山西坡陡壁上成了“石锅”,又把狐狸用的碗和井踢在山顶上,成了“石碗”“石井”,唯独穿山甲的巢穴没有动。
几年以后,石老人由于思念女儿心切,整天坐在女儿坟前的石头上哭,由于年老体弱,就死在那里,身体慢慢变成了石头人。这些“石锅”“石碗”“石井”“穿山甲”“石老人”,至今犹在。
后来有人作诗为证:
石头老人像最真,
石锅石碗见证人。
三秋冷雨侵白发,
两袖清风转绿频。
明月当头光入目,
青云出岫泪沾襟。
世代伫立乔松下,
心事难忘女儿亲。
刘子建姜宝印/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