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四野有两位将领的脾气非常火爆,一位被毛主席劝慰:不要锋芒毕露!另一位竟然不听林总

四野有两位将领的脾气非常火爆,一位被毛主席劝慰:不要锋芒毕露!另一位竟然不听林总的命令,直接抗命! 天津战役刚结束,林彪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战报,报告里不仅详细汇报了歼敌数量,还特别提到“刘参谋长在作战会议上拍桌子三次,当场训斥两名纵队司令”。这个细节让林彪哭笑不得,他深知这位得力助手的火爆脾气。 刘亚楼确实是个性情中人,1910年出生在福建武平的贫苦农家,母亲早逝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倔强的性格。1929年参加红军后,这种性格在战场上成了优势,强渡乌江时他指挥红2师率先突破,飞夺泸定桥时又是冲锋在前。 1939年组织选派他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军事理念,回国后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天津战役中,他指挥34万大军仅用29小时就攻克坚城,创造了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速度纪录。 但刘亚楼的严厉作风也让不少人吃过苦头,有次一个纵队行军出现延误,他当着众人面把司令员骂得狗血淋头。事后有人劝他:“亚楼,你这样下去会得罪很多人的。”他却说:“打仗就是要这样严格,马虎不得。” 这事传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专门找他聊了聊:“亚楼啊,工作要讲究方法,锋芒太露容易伤人,有时候锋芒半露就够了。”刘亚楼听后若有所思,但性格这东西哪有那么容易改。 1950年空军成立,刘亚楼出任首任司令员,建军初期百废待兴,他经常深夜突击检查飞行训练,发现问题就是一顿严批,一点情面都不留。 但严格管理换来的是空军的快速发展,朝鲜战争中,年轻的人民空军敢于与美军空中较量,这与刘亚楼的严格训练密不可分,可惜天不假年,1965年他因病去世。 说起四野的另一位“火将军”钟伟,那脾气丝毫不输刘亚楼,1911年生于湖南平江,1927年就跟着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这位从井冈山走出来的老红军,打仗从来都是一个字猛。 1947年“三下江南”战役期间发生了件事,至今还被军史学者津津乐道,钟伟率第五师奉命牵制敌人,行军途中发现国民党88师262团孤立无援地驻扎在姜家屯。按原计划应该绕道而行,但钟伟判断这是歼敌良机。 政委提醒他这是改变作战计划,钟伟眼睛一瞪:“战机稍纵即逝,先打了再说!”说干就干,第五师迅速包围敌人。这一打不要紧,不仅歼灭了262团,还把敌军两个师的增援部队引了过来。 钟伟立即给林彪发电报建议“围点打援”,林彪收到电报后大为恼火,但仔细分析战局后发现钟伟的判断完全正确,立即调兵配合,最终这场仗打得漂亮,歼敌近万人。 战后总结会上,林彪破天荒地表扬了钟伟:“这次违令打得好!打仗就要有这样的主动性。”从此钟伟“敢打硬仗、善抓战机”的名声传遍全军。 不过钟伟的直性子也让他吃了不少亏,1955年授衔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只被授予少将军衔。听到消息后,他当场就不高兴了:“我从井冈山打到海南岛,就这么个结果?”这话传到上级耳朵里,自然免不了一顿批评。 晚年钟伟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依然保持着耿直的性格,有次军区开会讨论某项决议,大家都点头同意,只有他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方案有问题。”会场一片安静,但他还是把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1984年钟伟去世,军委的悼词中特别提到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这句话可谓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 回顾这两位将军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的“火爆”从来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胜利的渴望,刘亚楼严格是为了部队战斗力,钟伟违令是为了抓住战机。 今天我们纪念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不应该只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更要学习他们那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品质,正如一位军史专家所说:“真正的军人,有时候就需要这样的血性和担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刘亚楼传》解放军出版社 《罗荣桓年谱》人民出版社 《钟伟军事文选》内部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