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4年冬天,陈寿昌站在龙门山脚下,眼前只剩下四百来号人,个个衣衫破旧,枪也快

1934年冬天,陈寿昌站在龙门山脚下,眼前只剩下四百来号人,个个衣衫破旧,枪也快打光了。 半个月前在画坪苏区突围时,红十六师还有上千人,如今炊事班的铁锅都砸了当武器,师部文书攥着最后半截铅笔在树皮上写战斗日志。 远处传来国民党军搜山的犬吠声,陈寿昌拄着拐杖的手青筋暴起,脚踝的伤口还在渗血,那是三天前为掩护电台班转移时中的弹片,而那台宝贵的电台最终没能保住,他们彻底成了断了线的风筝。 此刻他根本不知道,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早在三个月前就踏上了长征路,更不知道蒋介石正悬赏十万大洋买他的人头,他只知道湘鄂赣苏区不能垮,红十六师的旗子必须有人扛。 徐彦刚蹲在岩石后擦枪,把最后三发子弹排在手心,陈寿昌一瘸一拐走过去,拐杖敲在冻土上的闷响惊飞了树梢的鸟。 两人对视时谁都没说话,但徐彦刚看见政委镜片后的眼睛烧着火,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那天陈寿昌拍他肩膀的力道,让他想起1927年武昌城头的冲锋号。 可重建红十六师比想象中更难,黄金洞的老乡送来红薯和草鞋,武器要从敌人手里夺。 陈寿昌带着干部们昼伏夜出,把散落在修水、铜鼓的游击队拢成拳头,有个叫王三愣的猎户带着土铳投奔红军,陈寿昌亲自给他别上红布条:“咱们的队伍就像这罗霄山的竹子,砍一茬冒十茬。”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次年开春,他们居然真拉扯起两千多人的队伍,缴获机枪的数量更是惊人。 最绝的是陈寿昌的“借东风”,他让战士扮成货郎混进敌占区,把国民党报纸当情报搜罗。 某天突然召集干部开会,指着报纸上角落里豆腐块大小的消息:“看,中央红军在娄山关打了胜仗!” 其实那是三个月前的旧闻,但足够让士气沸腾,连夜编快板:“井冈山有朱毛,湘鄂赣有徐陈挑,扩红五千不算多,要把白匪全赶跑!”后来在老虎洞血战时,这群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就是吼着这调子冲向敌阵的。 1934年11月21日,红十六师刚在崇阳打完场漂亮伏击,转眼就被国民党三十三师围住。 陈寿昌为掩护伤员转移,左胸中弹后仍端着步枪断后,战士们把他抬到红军医院时,纱布根本止不住血。 弥留之际他盯着徐彦刚,喉咙里因为有血说话困难,警卫员后来哭着说,政委最后半句话是“电台…找中央…”。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亲手重建的红十六师后来发展成五千人的铁军,在虹桥战役中歼敌一个整团。 不会知道1949年解放武汉的部队里,还有当年从龙门山带出来的老骨头,更不会知道咸宁的老百姓把他牺牲的山头改叫了寿昌县。 但站在1934年冬天的雪地里,这个28岁的书生政委就像颗火种,为湘鄂赣的严冬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信息来源: 湖北党史《为革命献身的湖北省委书记》 中国军网《陈寿昌为人民战斗,为革命牺牲!》 人民网《敢打必胜 永当模范——〈百面战旗红〉之“战斗模范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