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0年,神勇无敌的解放军战士接管了南北哨卡的大本营——塞图拉,可在接管时,却

1950年,神勇无敌的解放军战士接管了南北哨卡的大本营——塞图拉,可在接管时,却遇到几名“乞丐”含泪对他们说:“你们怎么才过来呀?”一问缘由,却教人感动得落泪。那么,这些乞丐的身份又是什么呢? 新疆西南角上的塞图拉哨所,海拔超过三千米,一年里头大半年刮风下雪,喘口气都费劲。 1950年初,一队解放军战士翻山越岭赶到这儿换防,半路上冻坏好几匹马,人也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等他们终于看见石头垒的哨所,墙根底下却哆哆嗦嗦站出来几个破衣烂衫的人,脸上结着黑痂,张嘴第一句话带着哭腔:"可把你们盼来了!" 这些人不是乞丐,是国民党留在这儿的守军。 细问才晓得,他们接防时闹过笑话。四年前国民党部队爬上来换岗,哨所里跑出几个穿补丁棉袄的老兵激动地喊:"大清朝廷派人来了?" 原来这些老兵是清朝最后一批守军,几十年没下过山,连皇帝退位都不知道。 塞图拉这地方看着荒凉,却是丝绸之路的要塞。 当年英国人为了打通西藏通道,举着望远镜在这山头转悠过。清政府从光绪年间就派兵驻扎,守军换班靠两条腿走三个月,后来索性变成终身岗——民国接防时发现好些人头发都白了。 1946年国民党派来一个班,带头的排长领到三个月口粮。 头一年还有牦牛队送补给,后来枪炮声越来越远,牦牛队再也不见踪影。 当兵的开始扒地鼠洞,煮皮带,最后连洞里的草根都挖绝了。 冬天零下三十度,十几个人挤成团窝在土坑里,听见狼嚎就轮流往火堆扔牛粪。 最揪心的是那杆褪色的旗。 没人送新旗布,他们拆了八床被单缝成青天白日旗,结果棉絮被暴风扯走大半。 副班长王石头爬上旗杆补旗,活活冻成冰坨子。战士扒他下来时,发现手里还攥着布条。 熬到1950年,当初十二人只剩八张蜡黄的脸。解放军把干粮全塞给他们,转头派马队下山报信。 两个月后乌鲁木齐军区送来急令,八个人全被授予"戍边卫士"称号。 有个叫张金锁的河南兵跟着车队离开时,突然跳下来捧把雪埋了杆断旗,说了句"总得有人守着门"。 后来人渐渐打听到,这些老兵大多返乡当了农民。 前些年有人在洛阳见过当年的班长李长河,拄着拐杖在河堤看人钓鱼。 2019年新疆军区筹备建哨所历史馆,托民政部门找老兵线索,最后只在和田找到名炊事兵后代。 那家人捧出个铁罐子,里头藏着半块刻字的牛肩胛骨——正是当年被台风吹坏的哨位值班表。 说来也奇,去年山洪冲垮老哨所地基,工兵队在废墟里挖出个铝饭盒。 锈穿的盒底粘着张民国三十七年的字条,铅笔印被泥巴沁得发黑:"换防弟兄若至,东墙第三石下有青稞。第二十三任哨长赵永昌。" 字迹旁边还描着幅简笔地图,箭头正指向当年解放军进山的方向。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专题报道《天路守望者》 新疆军区档案馆《塞图拉哨所防务志》 央视纪录片《雪域国门》第四集 新疆民政厅《退役军人名册(和田卷)》 中新社《昆仑山抗日遗址普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