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2年朝鲜战争,工兵班长李文彦和战士们挖战壕,但美军很快发现了这些战壕,火力

1952年朝鲜战争,工兵班长李文彦和战士们挖战壕,但美军很快发现了这些战壕,火力猛催,危急关头,李文彦作出了令人吃惊的选择,却给美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 志愿军工兵班长李文彦蹲在弹坑里,手指抠进冻得梆硬的泥土,身后是刚挖到一半就被炸塌的战壕。 美军侦察机的轰鸣从头顶掠过,他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这已经是第三次被轰炸了。 那天夜里,团部的命令传到警卫连时,他正用刺刀撬开一盒冻成冰坨的罐头,任务简单又致命,带两个战士摸上无名高地,在天亮前挖出能藏一个排的坑道。 阵地上原本的工事早被美军炮火掀上了天,守在那儿的步兵连伤亡过半,剩下的战士只能趴在弹坑里射击,没有掩体,人就是活靶子。 铁锹铲土的闷响混在炮火声中,他和战友们像地鼠一样拼命刨着冻土,用枪托砸,手掌磨出血泡就把绷带缠紧。 天快亮时,一条三十多米长的坑道终于成形,角落里还垒出个能蹲三个人的指挥所。 可没等他们喘口气,美军轰炸机群就像闻到血腥的秃鹫扑了过来,第一颗汽油弹砸下来时,他刚把最后一名伤员推进坑道,弹片在背上撕开一道口子。 阵地上能动的只剩五个人,子弹打光了,李文彦拖着伤腿爬过尸体堆,从美军尸体上扒下几支卡宾枪和三十多发六零炮弹,把炮弹保险针拔掉当手雷用,炸得冲上来的土耳其兵血肉横飞。 打到黄昏,战友们不是牺牲就是重伤,他摸遍全身只找到一个五公斤的炸药包,山脚下美军坦克的履带声越来越近,他突然笑了,当年给地主扛活时,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指挥炮弹炸坦克。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火光冲天的一瞬,美军士兵看见满脸是血的他从硝烟里站起来,炸药包举过头顶,像举着丰收的麦捆,一声“共产党万岁”的呐喊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吞没了半个山坡。 后来志愿军反击时,发现三十多具敌军尸体围着个直径五米的弹坑,坑底半截焦黑的铁锹把上刻着“李”字。 上甘岭战役三十八位与敌同归于尽的英雄里,黄继光堵枪眼的事迹家喻户晓,李文彦炸敌群的故事却像他亲手挖的坑道,默默藏在历史的褶皱里。 直到七十年后,沁阳博物馆展出他唯一留下的照片,那个站在战友最右边、笑得腼腆的年轻人,军装口袋里还插着半截铅笔,可能正想着给家里写封平安信。 战场上的工兵从来不是主角,他们挖的坑道不会出现在战报上,修的掩体转眼就被炸成废墟,可正是这些拿铁锹当武器的人,用血肉在钢铁火海中刨出生存的缝隙。 信息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李文彦》 《红色记忆 |追忆舍身炸敌群的英雄李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