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金庸是多瞧不起江西,一个门派都没有?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金庸是谁,他

金庸是多瞧不起江西,一个门派都没有?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金庸是谁,他是怎么写出这些武侠世界的。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家里书香门第,从小就泡在传统文化里。1950年代,他开始在香港《新晚报》写武侠小说,后来陆续创作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经典。他的作品大多以宋、元、明、清为背景,江湖设定常常跟真实的历史地理挂钩。 金庸选门派和地点的时候,不是随便乱来的。他喜欢用那些在历史上名气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比如少林寺,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圣地,嵩山又在中原腹地,自然成了武林正宗的代表。武当山跟道教张三丰挂钩,神秘又威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道家武学的象征。丐帮虽然没固定地盘,但跟市井文化紧密相关,哪儿热闹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这些地方选得有根有据,既符合故事需要,又能让读者觉得真实。 那江西呢?按理说,江西也不差啊。庐山名满天下,滕王阁还是唐代三大名楼之一,历史上文人墨客没少往那儿跑。可金庸的笔下,愣是没给江西一个门派。这到底是咋回事? 要弄明白江西为啥被“冷落”,咱们得先看看江西是个啥样的地方。江西在历史上可不是小角色。唐宋时期,这儿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尤其是南宋时候,江西的书院文化在全国都排得上号。朱熹、欧阳修这些大牛都跟江西有渊源。庐山更是出了名的风景名胜,白鹿洞书院还是四大书院之一,名气不比嵩山少吧? 再说地理位置,江西靠着长江,北接安徽,南邻广东福建,西边是湖南,交通方便得很。要说战略地位,也不比河南、湖北这些地方差。近代史上,江西更是出了名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谁不知道?按说这么个有历史、有文化、有地利的地方,咋就没入金庸的眼呢? 金庸写门派,有他自己的套路。他喜欢挑那些能跟武侠气质搭上的地方。比如峨眉山,秀丽又险峻,跟峨眉派的女子武功风格很配。昆仑山偏远神秘,正好衬托昆仑派的超然物外。华山险峰耸立,跟华山派的剑法意境也搭得上边。这些地方,要么有天然的地理特点,要么有深厚的文化符号,能让门派的故事更有味道。 反过来看江西,庐山虽然美,但更多是文人雅士的打卡地,少了点江湖的野性和险峻。滕王阁是文化地标,可跟刀剑江湖的气质不太沾边。江西的地形多是丘陵和平原,风景秀丽有余,险象环生不足。可能在金庸眼里,江西的调性跟武侠那种快意恩仇的氛围不太合拍。 还有一点,金庸写小说的时候,多少受他自己的经历和偏好影响。他是浙江人,后来在香港生活,对江浙一带和广东福建的文化更熟悉。他写丐帮、东邪西毒这些角色,常常带着南方市井和沿海风情。北方有少林武当,西北有昆仑,西南有大理,这些地方要么历史悠久,要么地理独特,都被他写进了故事里。 江西呢?可能在金庸的版图里,地位有点尴尬。比起中原的正统、江南的灵秀、西域的神秘,江西的文化和地理特色不够突出。不是说江西不好,而是金庸在构思江湖时,可能觉得江西的符号性不够强,没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再说了,金庸的小说也不是历史教科书,他没必要把每个省都写一遍。他的门派数量有限,总得有所取舍。像安徽、山东这些地方,在他书里也没啥存在感,不光是江西“中枪”。可能江西只是运气不好,成了被忽略的那一个。 其实,江西要是真进了金庸的江湖,也不是没可能出彩。比如庐山,山势险峻,烟云缭绕,完全可以搞个隐世门派,专修内功心法。滕王阁那么有名的建筑,弄个文武兼修的帮派也挺有看头。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要是放到武侠里,改成一个抗击外敌的义军组织,不也挺带感? 可惜,金庸没这么写。或许他压根没想过江西,或许他觉得现有的门派已经够用了。毕竟,像《天龙八部》里,门派和人物已经多到炸锅,再塞个江西门派,读者可能都记不过来。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金庸是不是真瞧不起江西啊?其实没啥证据这么说。金庸的小说里,从没提过江西不好,也没贬低过啥地方。他不写江西,更多是创作上的选择,不是个人偏见。他老人家写书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故事好不好看,门派有没有特色,不是专门去针对哪个省。 再说,金庸也不是地理学家,他的小说有虚构成分,地点和门派都是为剧情服务的。江西没出场,可能只是他觉得没必要,或者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硬要说轻视,那就有点冤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