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一次找高士陈抟相面,陈抟说:“你早年富贵,但恐没有晚福。以后出兵打仗,应当网开一面,或许可以培植一些晚福。”曹彬听后,连忙道谢,此后照陈抟所言行事。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其父曹芸为成德军节度掌书记,他出身于官宦世家。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奉命攻打南唐,曹彬因善于骑射,被选入帐下听用。 赵匡胤对其颇为赏识,常以“兄”呼之,并私下说:“天下之事,我与汝当共之。” 而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道家学者。 据《宋史·陈抟传》记载,其人“能逆知人意”,常居华山,以善相术闻名于世。 宋太祖赵匡胤亦曾数次召见他,问以国运,足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曹彬在听取陈抟的建议后,其一生行事,尤其是治军作战,深刻地体现了“网开一面”的原则。 这一点,在北宋统一战争中最关键的战役之一——攻伐南唐时,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率十万大军征伐南唐。 南唐国主李煜,是著名的词人,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却非雄主。 宋军势如破竹,于次年兵临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城下。 金陵城高池深,守军尚能一战。宋军围城日久,城中已是强弩之末。 按照当时的惯例,破城之后往往伴随着烧杀抢掠。 就在金陵城破在即的前一夜,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身为三军主帅的曹彬突然声称自己重病,拒绝诸将入内议事。 诸将忧心忡忡,担心主帅的病情会影响第二天的总攻。众人再三请求探望,曹彬才缓缓说道:“我的病,非药石所能医治。我只要你们各位诚心立誓,明日破城,绝不妄杀一人,我的病自然就好了。” 诸将为安其心,皆焚香盟誓,绝不纵兵滥杀。 次日,曹彬果然“病愈”,下令攻城。 金陵城破,李煜肉袒出降。曹彬入城后,严格约束部下,秋毫无犯。 曹彬对李煜及南唐旧臣以礼相待,并下令将南唐宫中的府库、典籍尽数登记封存,未取分毫私财。 随后,曹彬将李煜及其家人、百官护送至京师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对曹彬的作为大加赞赏,对其说:“昔日李世民克定东都,以天下之财颁赐将士。你这次能如此,李世民也比不上你啊。” 此次仁德之举,似乎应验了陈抟后半生的预言。 曹彬的“晚福”首先体现在他个人的结局上。 在宋初那段君臣关系微妙、功臣多遭猜忌的时期,曹彬历事太祖、太宗两朝,始终位高权重,官至枢密使、同平章事(即宰相),是宋代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得以善终者。 淳化五年(994年),曹彬病逝,享年六十九岁,获赠太师,追封济王。 更深远的“晚福”,则体现在他的子孙后代上。其子曹璨、曹玮等人皆为名臣良将,满门显赫。 最重要的是,曹彬的第六女,后来被选入宫中,于景祐元年(1034年)被册立为皇后,即宋仁宗的曹皇后。 曹皇后以贤德著称,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对稳定北宋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武将家族,能出一代国母,这在宋代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曹彬一生,以“仁”治军,其平江南不杀一人的功绩,不仅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的荣光,更将其家族的富贵绵延了数代,成为了陈抟那句“培植晚福”之言最为有力的历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