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70年代初,山西军区谢司令请老部下吃饭,没想到忽然老部下噗通跪倒说:“首长,我活

70年代初,山西军区谢司令请老部下吃饭,没想到忽然老部下噗通跪倒说:“首长,我活不了了,求您照顾我女儿”,司令呆住了,一把拉起他说:“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她的。”[凝视] 1973年深秋的太原军区大院,枫叶正红,门岗哨兵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经核实身份后带至值班室。 当这个人走到谢振华司令员面前时,两人四目相对,时间仿佛静止了。 “首长......是我,魏二柱。”他声音颤抖,眼中含泪。 谢振华瞬间认出了这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36年前,这个17岁的山西小伙子在决死纵队特务团里机灵勇敢,多次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抗日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解放战争的硝烟散去后,各奔东西,这一别就是二十多年。 老魏从内兜掏出一张诊断书,纸张已经发黄,上面盖着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红章。“胃癌晚期,医生说最多还有三个月。”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我就一个女儿,十二岁,她妈早没了......” 话没说完,这个当年在战场上从不掉泪的汉子已经泣不成声。 谢振华沉默了很久,然后缓缓起身,走到老魏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二柱,你忘了当年在雁门关下的约定吗?咱们说好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那是1938年的一个雪夜,日军包围了他们的小分队,危急时刻,魏二柱主动请缨突围求援,在枪林弹雨中为大家争取了宝贵时间。事后围坐篝火时,年轻的战士们立下誓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照顾好战友的家人。 当晚,谢振华召集军区党委会议,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讨论激烈。按照当时的规定,收养非军属子女程序复杂,需要层层审批。但谢振华态度坚决:“这不是普通的收养,这是我们对战友的承诺。” 三天后,魏二柱12岁的女儿魏小红被接到了军区大院,谢振华亲自安排她住进家属楼,就读军区子弟学校。每天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孩子胆小内向,谢振华就常常陪她聊天,给她讲父亲当年的英勇事迹。 “你爸爸是个英雄,”谢振华经常这样告诉小红,“他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任务。你要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魏二柱在女儿安顿好后的第二个月就离世了,谢振华亲自主持了追悼会,军区很多老同志都来了。大家都说,老魏走得安心,因为他知道女儿有了最好的归宿。 此后的日子里,谢振华对魏小红视如己出,每月从工资里拿出20元给她做零花钱,那时候相当于一个排长的津贴。逢年过节,总是把她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过。 魏小红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79年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临行前,谢振华对她说:“你爸爸在天有灵,一定会为你骄傲的。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大学毕业后,魏小红被分配到军工企业工作,后来成长为技术骨干,她始终记得谢伯伯的话,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1年,谢振华将军因病逝世,追思会上,已经50岁的魏小红含泪读了一封信:“谢伯伯,您用38年的时间履行了当年的承诺。您不仅养育了我,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您常说,做人要知恩图报,做事要有始有终。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她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个细节,有一次谢振华带她去看电影《英雄儿女》,看到王成喊“向我开炮”的镜头时,她害怕地捂住了眼睛。谢振华轻抚她的头说:“不要怕,你爸爸当年也是这样勇敢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个跨越了战争与和平两个时代的承诺,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老战友都有过类似的约定,他们用朴素的情感诠释了什么叫做“生死之交”。 如今,魏小红已经退休,但她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述那段历史,她说:“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她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挂着父亲和谢振华的合影,照片中,两个年轻的战士意气风发,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时光荏苒,但那份战友情谊却历久弥新,成为了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信源: 谢振华:1985年百万大裁军甘愿“善后”“让位”的开国少将 ——党史频道—人民网、《谢振华同志生平》(新华社2011年7月16日电)、《山西通志·军事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评论列表

花安侯
花安侯 23
2025-07-07 19:14
感动!致敬!
熊宗琪
熊宗琪 5
2025-07-07 20:16
好文章![点赞][点赞]
wahoo
wahoo 4
2025-07-07 21:26
希望UC多发此类传承光荣传统充满人间真情好故事好文章[玫瑰][玫瑰][玫瑰][作揖]
江梅映月
江梅映月 1
2025-07-07 21:40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