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5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到: “如果中国对台湾发动进攻,北京可能会试图挑动俄罗斯袭击北约国家,以此分散西方的注意力。” 这句话虽不长,却极具攻击性,既干涉中国内政,又试图破坏中俄之间的关系,可谓用心险恶。 对于这番言论,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予以强烈抨击。他讽刺道:“北约秘书长吕特显然迷上了荷兰人喜爱的‘迷幻蘑菇’。他凭空想象中俄在台湾问题上的勾结,还幻想俄罗斯会对欧洲动武。但有一点他确实没说错:他确实该学学俄语,毕竟在西伯利亚的集中营或许会用得上。”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毫不留情地批评吕特,延续她一贯的犀利风格:“吕特小时候可能经常遭遇霸凌,因此他对所谓欧洲或北约受到攻击的恐慌心理早已根植心中。他对中俄战略可能性的荒诞揣测,听起来更像是醉酒后的胡言乱语。” 吕特,作为荷兰人,曾担任该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长达14年),过去一直低调务实。由于未婚,他常独自光顾首相府旁的小餐馆,并常以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形象示人,为人简朴,口碑颇佳。然而自从担任北约秘书长以来,风格突然大变。 为了北约的存在感,他不遗余力地向美国示好。在一次北约峰会上,竟公然称特朗普为“爸爸”。尽管两人相差22岁,这种亲昵之语或许在私下尚可理解,但在国际场合就显得格外不妥。而特朗普对此十分受用,回国后大肆宣扬,闹得人尽皆知。 接下来,吕特不断发表挑衅言论。他高调推动北约各成员国大幅提升军费,要求军费占GDP至少5%;坚决主张支援乌克兰,否则整个欧洲都要“学说俄语”。如今又提出借中国统一问题转移视线,借俄罗斯牵制欧洲的荒唐设想。 令人不解的是,欧洲一些政要一旦加入北约,似乎性情就发生了剧变:本来理性稳重的人,变得越来越激进、好战,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