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史泰龙给成龙打电话说:“嗨,Jackie Chan,给你1亿,帮我拍部电影吧!”成龙问:“要我当主角,演什么电影?” 2009年,好莱坞硬汉史泰龙给香港动作巨星成龙打了个电话,开门见山:“嗨,Jackie Chan,给你1亿,帮我拍部电影吧!”这电影就是后来大火的《敢死队》。成龙听完却没急着点头,反问:“要我当主角,演什么电影?”他想要的不是跑龙套,而是平等合作。史泰龙没答应,转头找了李连杰,结果成就了一段电影佳话。 成龙,1954年出生于香港,小时候在戏曲学校练功夫,苦日子没少过。1970年代,他靠《醉拳》《蛇形刁手》崭露头角,后来《警察故事》让他把动作喜剧玩出花,成了亚洲顶流。1990年代,他闯好莱坞,《尖峰时刻》系列火遍全球,票房和口碑双收。2016年,他还拿下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实打实的国际巨星。成龙的路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要么不演,要演就得挑大梁。 史泰龙,1946年出生于纽约,1976年靠《洛奇》一战成名,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深入人心。后来《第一滴血》系列又让他成了动作片代名词。他不光会演,还能写能导,脑子里总有大想法。2009年,他筹备《敢死队》,想搞一部群星荟萃的硬核动作片,把老派动作明星聚一块,重现80年代的辉煌。成龙是他名单上的人选之一,毕竟两人1980年代就认识,私交不错。 那通电话:1亿背后的分歧史泰龙这次邀约,开价1亿,够豪气了吧?但成龙没被钱砸晕。他一听戏份是客串,立马觉得不对劲。几十年的江湖地位,凭啥跑去给别人当绿叶?成龙提了个要求:要拍就拍双主角电影,和史泰龙平起平坐。可《敢死队》是史泰龙一手操盘的大项目,核心角色早定好了,哪有空位给成龙?他俩谈不拢,合作就黄了。史泰龙没硬劝,转身找了李连杰。 李连杰接到邀约,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在《敢死队》里演了个狠角色,拍戏只用了3小时,1亿到手,效率高得吓人。2010年电影上映,全球票房2.74亿美元,口碑也不错,李连杰的角色成了亮点之一。成龙错过的机会,成了李连杰的收获。不过,这里面还有个悲伤的插曲,得提一提。 2011年拍《敢死队2》时,出了意外。特技演员刘坤,26岁,李连杰的替身,在保加利亚一场爆炸戏中丧命。这小伙子热爱武术,满腔热血加入剧组,结果命没了。事故后,剧组被起诉,刘坤家人拿了2.5万美元赔偿。李连杰知道后,自掏腰包捐了75万美元,算是个安慰。 成龙为啥拒绝1亿?说白了,他不想“掉价”。他不是缺钱的主儿,2009年身家早过亿,名声更是硬通货。在他眼里,客串《敢死队》是给自己降级,跟多年打拼的地位不符。他更想要的是和史泰龙正面对决的机会,拍一部双雄戏,而不是当个过场配角。这选择挺硬气,但也让人好奇:他错过的到底值不值? 2016年,成龙拿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特意请史泰龙到场见证。台上,他还提到多年前在史泰龙家摸过小金人的事儿,俩人笑得挺开心。 要是成龙接了《敢死队》,会怎样?也许票房更高,毕竟成龙的号召力不输李连杰;也许他能带来点喜剧元素,让电影更有趣。但也可能挤掉李连杰的戏份,少了那份冷酷味道。更别提刘坤的意外,谁知道成龙在会不会改变什么?这些“如果”没答案,却让人忍不住瞎想。 成龙公开说过,他不后悔拒绝《敢死队》。对他来说,钱和机会固然好,但职业尊严更重要。他后来继续拍自己的戏,像《功夫瑜伽》《英伦对决》,风格还是那个味儿。史泰龙那边,《敢死队》系列也成了经典。俩人各走各路,都没输。不过,外人看热闹,总觉得有点可惜。 成龙选了尊严,放弃了1亿和一个大IP;史泰龙选了李连杰,保住了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