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在这时,一个太监站出来说:“陛下,老奴愿意前往平乱。”唐玄宗开心地问道:“你要多少兵?”太监回答:“不要一兵一卒!” 杨思勖,654年出生在岭南,本名叫苏,家里算有点名气。可惜六岁那年摊上大事,地方权力斗争把他家卷进去,他被阉了送进长安皇宫。进宫后,他被一个姓杨的太监收养,改姓杨。从扫地的小杂役干起,他愣是靠聪明和硬气一步步往上爬。唐朝那会儿,太监可不是只会端茶递水的,内廷里混得好,能接触到核心机密。杨思勖抓住了机会,慢慢混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到唐玄宗上台时,他已经不是小角色了。早年他帮过玄宗的大忙,比如705年中宗复位那场乱局,他站对了队。后来中宗被韦皇后毒死,韦氏想篡位,杨思勖又帮玄宗清除了韦氏势力,立下汗马功劳。玄宗登基后,给他封了军职,算是信得过他。这家伙虽是太监,但脑子活,胆子大,办事靠谱。 722年,安南(今越南北部)炸了锅。当地头领梅玄成,自称“黑帝”,拉了40万人造反,还勾结了占婆、真腊这些邻国。唐朝在当地的驻军被打得稀里哗啦,消息传到长安,朝堂直接慌了。安南这地方,气候湿热,丛林密布,北方兵去了水土不服,动不动就病倒。更别提40万这个数字,吓得朝廷将领腿都软了。 玄宗召集文武商量对策,可大臣们一个个推三阻四。派大军南下?路远,耗钱,风险高,没人愿意背这锅。眼看皇帝气苛刻起来,朝廷就这么僵着,气氛紧张得要命。 就在这时候,杨思勖站出来了。他跟玄宗说,不用从长安调兵,他一个人去安南就行,只带1000精锐卫兵,其他全靠当地招人。玄宗估计心里犯嘀咕,但看他信心满满,也就点了头。杨思勖这招太狠了,不带大部队,直接轻装上阵,打算在敌占区搞定一切。 他到安南后,立马开始行动。找当地人招兵,给钱给赏,拉拢那些对叛军不满的家伙。没多久,他凑了几万人的队伍。1000卫兵当教官,教这些新兵怎么打仗。杨思勖还利用当地人的地形优势,带着队伍走一条偏僻的沿海老路。这条路是汉朝马援用过的,早就荒了,他让人连夜修通,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杨思勖带着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直扑叛军老巢。梅玄成压根没料到唐朝这么快就有动作,还以为能拖个一年半载。结果杨思勖神速杀到,叛军乱成一团。他先搞定外围据点,再集中兵力突袭梅玄成的指挥部。黑帝被抓,叛军群龙无首,很快就崩了。40万人的起义,就这么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仗打完,杨思勖凯旋回京,玄宗高兴得不得了,又给他加官进爵。这场胜利不光救了安南,还给唐朝南部边境稳住了阵脚。 平了安南后,杨思勖没闲着。接下来几年,他在广州、贵州这些地方又平了好几场乱子。每次都是老套路:到地头招兵,调教好,然后快打快撤。他的名声越来越响,太监出身却成了军中大佬。740年,他86岁去世,留下一堆让人佩服的事迹。 这家伙能成事,靠的可不只是运气。他脑子灵活,敢拿主意,关键时刻不怵。安南那次,他不用朝廷大兵,直接用当地资源解决问题,这思路多超前?还有他对人的把握,给赏拉拢人心,把一群乌合之众练成能打的队伍,这本事真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