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2年,一个日军带着26名被俘的八路军来到根据地,向八路军投降。自他来了以后

1942年,一个日军带着26名被俘的八路军来到根据地,向八路军投降。自他来了以后,部队怪事频发,罗荣桓猜测:“这个日本人有问题 一名日军带着26名被俘八路军来到根据地。投降之后,部队接连发生怪事,罗荣桓怀疑,这个日本人绝非寻常投诚者。 1942年初春,一支日本小分队突入鲁中根据地,领头者携带26名投降八路军战士。他自称为战俘救援者,从敌占区带人前来投诚,声称想加入八路军。消息传到115师政治委员罗荣桓耳中,初时并未全信,但投诚者所言确实将一批战俘带到根据地。战时信息闭塞,此类投降案件难以核实,遂被接纳观察。 出于政治与军事需要,这次投诚被视为一场意外收获。投降者获安排暂住营地,接受简单审查,部队也借此提振士气。连带引发的怪事开始出现:巡逻时日军身份者常夜不能休眠,睡觉总息声异样;行军中短暂带来的平静气氛过后,队伍中弓搭弦断情况频发;部队储粮处弥漫陌生药味;哨口天亮时现的奇怪标记令人警觉。 这些小插曲足以让罗荣桓无法坐视。他深知敌后根据地维持纪律必须警惕。日军擅长渗透战术,此番投降是否深具圈套?更严重的是,26名被俘战士的真实身份尚未查清。战俘悔不降者会借此潜入,扰乱阵地。前线曾出现这场景:放任一名“战俘”随队回营,夜半噪响带出部队哨口声音被敌查探,幸未造成大祸,却令军心警醒。 这些异样在夜间行军尤明显。在巡逻队伍靠近老林区时,无人听见虫鸣;投降者却似能听见;士兵在路灯下打盹时,有人在一瞬间感到颤栗。乡亲传出神鬼论调,称见投降者周围似有影子闪动。这样的事情引发哨兵们对敌后特务、情报战术的恐惧。罗荣桓接报告后,拉紧部队戒备。 身为政委,罗荣桓不能容忍这些异样蔓延。他深入营区,安排问话与背景调查,对投降者与被俘八路军战士进行逐一确认。审查工作与日常生活穿插进行,既不能让他们觉察,也要保证严格度。 资料对照中,令人不安的因素浮现:有几名被俘战士语序偶有日本语挂尾,行动中也会出现日文口音;更在审讯中暴露出持久记忆缺失的问题。重要的是,无端数据显示有“救援指挥信号”流向日军阵地。一旦敌情确认,潜在杀伤将极大。 在营区禁闭处,慰问日军投降者吃饭时,罗荣桓安插忠诚老兵旁观,用非常规方式试探其反应。结果十分可疑:投诚者目光闪回日方指挥部节奏,食不易下咽,却在助人治疗伤口时极力表现热情。此举虽非直接反证,也让不安加重。 罗荣桓召见政保处与苏静共同讨论:是否将其当作敌情,实施突击审讯?一旦认定为敌特,随时可执行处决;若证明是真正投诚者,也能取得民心立威。但局势未给太多时间,部队随时可能被敌围扫,务必拿出果断决策。 当夜,罗荣桓授权保卫部秘密监听他们休息时间是否有通话或联络。结果有战士回忆听见投诚者在夜半自语日文代码。这样证据虽然不够直接,却足以建立合理怀疑。罗荣桓冷静判断:这可能是一场投降陷阱,有意扰乱指挥与阵地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