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你们先撤,20个伤员留给我!”1940年,19岁女军医对大部队挥手说道。然而,

“你们先撤,20个伤员留给我!”1940年,19岁女军医对大部队挥手说道。然而,冰天雪地,缺衣少食,后有日寇追杀,她能一人带20名伤兵,杀出重围吗?   “都听好了!想死容易,但你们死了,我拿什么脸去见撤走的弟兄?”徐云卿撕开自己的棉袄,把棉花蘸着烧酒塞进伤员伤口:“疼就咬我胳膊。”19岁的女军医这句话像炸雷般震醒了20名重伤员。鲜血顺着她的手臂流下,却没人真舍得咬下去。这个瘦小的姑娘已经三天没合眼,带着他们在零下30度的林海里与日军周旋。   这是东北抗联史上最悲壮的一次伤员转移。当时部队遭遇日军围剿,不得不分兵突围。徐云卿主动请缨留下照顾20名无法行走的伤员,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有老兵回忆:“她说20个伤员留给我时,连长当场就跪下了。”   但没人能劝阻这个倔强的姑娘,她早把医药箱和步枪捆在一起:“我在苏联学的医术,可不是为了看着同志等死。”转移第一夜就遭遇暴风雪。徐云卿用树枝和绑腿做成简易雪橇,拖着伤员在齐腰深的雪里前进。   日军巡逻队的马蹄声最近时不到百米,她让伤员含雪止渴,自己却偷偷咽下带血的唾沫。有战士发现,她的肺早在之前战斗中就受了伤。“姐,你自己走吧。”17岁的小战士王栓子哭着求她。徐云卿一巴掌拍在他钢盔上:“再废话,信不信我把你绑马背上。”可哪有什么马,她说的马是准备必要时自己当牲口用。   第三天绝境中出现转机。徐云卿发现一队日军运输队,她独自摸黑干掉哨兵,抢回两袋高粱米和急救包。这个看似文弱的女军医,此刻展现出惊人的战术素养:她在雪地里布置假脚印,用缴获的香烟引燃枯树制造烟雾,甚至把日军引向熊瞎子洞。   最艰难的是处理伤口。没有药品,徐云卿把最后半壶烧酒倒在搪瓷缸里煮开。当给一个腹部溃烂的战士清创时,那人疼得几乎昏厥。“看着我。”她突然扯开衣领露出锁骨处的弹孔:“这鬼子打的,比你这伤疼十倍。咱们抗联的人,死也得笑着死”这句话成了所有伤员的强心剂。   第七天拂晓,当这支幽灵部队出现在根据地时,哨兵看见的是21个雪人。徐云卿走在最前,腰上缠着浸血的绷带,身后伤员们用树藤相互牵连。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带回来两挺机枪和五箱药品。卫生员后来发现,徐云卿的脚趾已经冻黑,可她硬是拄着步枪,看着所有伤员得到安置才倒下。   据统计,抗战期间像徐云卿这样的女医务兵超过3800人,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1岁,阵亡率高达67%。有人问过幸存者:“当时真的不害怕吗?”得到的回答是:“怕啊,可伤员疼得直喊娘的时候,就顾不上怕了。”   在这个充斥着网红直播和明星八卦的时代,我们或许该多看看这样的故事。徐云卿们用青春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不是精心算计的利弊权衡,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   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疫情中坚守的医护人员,洪水里筑人墙的消防员,山火中逆行的志愿者。他们身上都流淌着同样的热血。英雄从未远去,只是换了种方式守护这片土地。而这,才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传承。        信息来源: 《CCTV》《血色雪原》第二集|《英雄的姐妹 向大众展现一个抗战中被忽略的群体》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