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的街头,7 月 6 日发生了一桩让游客闹心的事。一位女游客渴了,瞥见路边摊位上的竹筒冰淇淋标着 9.9 元,看着挺实惠,就扫码付了钱。 刚付完款,摊主就拦着说钱给少了,这东西得 48 元。游客愣了,明明标的是 9.9 元啊。摊主这时才指向墙板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小标签:“你买的是竹筒奶茶,这上面写着呢。” 原来,摊位在一排竹筒奶茶下面,特意用醒目的字标着竹筒冰淇淋 9.9 元,明摆着是让人看错。等游客付了钱再点破,多数人抹不开面子,只好自认倒霉补了差价。 这种老套路能传到现在,全靠成功率高、赚得多。网友们说,不少地方都有类似情况,碰到价格偏低的东西,要么躲开要么看清全称,免得被商家钻空子。 有人提到旅游区商家就图一锤子买卖,反正不指望回头客,加上租金贵,小吃味道还不如当地街上的。还有人觉得这就是欺诈,故意藏起真实价格,必须严办。 想起那位游客本来满心欢喜来玩,却被这么糟心的套路缠上,手里的东西瞬间没了滋味,心里堵得慌!这种专坑自家人的把戏,毁了景区的名声不说,更让出门游玩的人寒心,真该好好查查,别让这些猫腻坏了大家的兴致!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这类“价格陷阱”行为零容忍,让丽江的秀丽风光不仅留在游客眼中,更能温暖游客心间,重塑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