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湖南,男子高考考了575分,离父母要求的985、211院校相差甚远,被父母扫地出

湖南,男子高考考了575分,离父母要求的985、211院校相差甚远,被父母扫地出门并断了生活来源。男子找到调解员,父母依然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了他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出门打工。

小凯背着书包站在湖南安化自家门外,高考575分的成绩单在手,却敲不开一扇家门。就在两天前,父亲当众撕碎了他满墙的竞赛奖状,母亲将行李扔出:“必须考上985,不然不送你读大学!”

小凯本是长郡中学响当当的优等生,底子好得让人嫉妒。父母对他自然寄予厚望,一心盼着他考入顶尖的985或211大学。这份沉甸甸的期待,几乎铺满了他的整个青春。

这份期待在高二下学期被一部小小的手机打破了。从那以后,手机成了吞噬他精力的漩涡。白天,他上课时把手机藏在课本后刷短视频;到了晚上,就在被子里通宵打游戏,熬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即使父母收走了手机,他也总能从床板下摸出备用机,继续沉迷。

最终,一副稳赢的“同花顺”,在高三的考场上被打成了575分的“烂牌”。这个分数,在许多家庭看来已经相当不错,足以踏入一本院校的大门。可小凯自己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就算爱玩手机,学业也并没全盘荒废,否则哪能考出这个分数。

在小凯的父母看来,这与期望相差甚远的分数,无异于一种背叛。他们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回应:直接将他“扫地出门”,并切断所有经济支持。起初小凯没当回事,以为父母只是在气头上。

可当他发现家里的水电煤气被有意用光,大热天没空调、没热水澡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更绝的是,当他在外待不住想回家时,发现门锁密码都已被更换。

他打电话向母亲求助,电话那头是冰冷的声音:“我在出差,别打扰我。”再追问密码,母亲的回应更是轻飘飘的:“我不知道,你问我干嘛?”这下小凯才彻底明白,父母是来真的了。

在调解员面前,小凯的父亲把憋了许久的怒火一吐为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承认他以前努力,成绩不错,但他现在的态度不行,是他自己的态度导致了这个结果,而且他还不认错!”

母亲更是恨铁不成钢地质问:“读书的时候,你守了本分吗?晚自习想溜就溜,早自习人基本在厕所,哪里没有规矩!”

对这对父母而言,点燃他们怒火的,早已不是575这个数字,而是小凯在学业上的散漫,以及那种处处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他们坚信,儿子只要认真,本可以轻松达到目标。

在他们看来,这番看似绝情的举动,是“郎中给重病号下猛药”,是一种失望透顶后的“最后一击”,目的就是用“疼劲”逼他回头。这就是他们表达深爱的方式。

面对僵局,父亲也退了一步,冷冰冰地给出了三个选择:要么复读,考出他们想要的结果;要么在县里找个包吃包住的工作,自力更生;要么父母给路费,让他自己去长沙闯荡。意思就是,小凯父母对他的期待已然清零,只求他能管好自己。

同样小凯也在气头上,完全无法理解父母的决绝。他不停吐槽:“他们就是故意断水断电,故意让我难堪,为什么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在他看来,575分能上个不错的一本,父母为什么还不知足,抓着这个不放。

有人力挺父母,认为手机就是“电子鸦片”,再好的苗子也经不起这般沉迷,父母的“雷霆之力”是爱之深、责之切,是不得已的当头棒喝。也有人觉得父母太过苛刻,575分已是许多家庭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极端做法只会给孩子留下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

《民法典》明确规定,对于尚在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或因非主观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仍有抚养义务。

小凯刚刚高考结束,如果有继续想要上学是意愿,父母在这个时候断绝生活来源并将其赶出家门,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孩子的受教育权也应受尊重,是否复读,他有权自己决定。

父母现在的决定其实是在为他好。沉迷游戏、在学校混日子,就算进了大学,四年之后可能还是找不到工作。真正让父母心灰意冷的,不是小凯没考好,而是他始终没有改正沉迷手机的习惯,他们希望通过社会现实让他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宁愿让他先尝生活的苦头。

信源:风芒新闻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