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5年,书画家启功的妻子病逝。咽气前,妻子对启功说:“我在后院藏了宝贝。”启

1975年,书画家启功的妻子病逝。咽气前,妻子对启功说:“我在后院藏了宝贝。”启功按照她说的位置一直挖,结果挖到一口大缸,里面有4个大麻袋。打开一看,启功立刻嚎啕大哭。 启功,1912年出生在北京,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满族正蓝旗人。他小时候日子不好过,1岁没了爹,10岁又接连失去曾祖父和祖父,家里彻底败落。没钱上学,他只能靠自学,硬是凭着天分和努力,拜了几个名师,后来成了有名的书画家和教育家。年轻时,他瘦得像根竹竿,长得也不咋样,可脑子灵光,硬是靠一支笔闯出了名堂。 1932年,启功20岁,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给他说了门亲事,对方是22岁的章宝琛。她是个乡下女子,不识字,没啥文化,跟启功这书生完全不搭调。刚见面时,启功心里没啥波澜,但孝顺的他听母亲的话,结了婚。婚后,他一直喊章宝琛“姐姐”,听着有点别扭,可这称呼里慢慢有了感情。 章宝琛没文化,可人勤快又善良。她不光把启功照顾得妥妥帖帖,还把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当自己亲人伺候。启功忙着写字画画,她就在旁边默默干活,从不抱怨。家里来朋友,她端茶倒水,忙前忙后,脾气好得让人挑不出毛病。启功慢慢发现,这个“姐姐”虽然不会吟诗作画,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贤内助。 结婚没几年,北平就沦陷了,启功丢了工作,家里断了收入。那时候,章宝琛站了出来,主动拿启功的画去街上卖。冬天风雪大,她裹着破棉袄蹲在街边,一幅幅卖出去,就为了换点米面回来。启功有次去找她,看她冻得缩成一团,满头雪花,还笑眯眯地说:“就剩两幅没卖出去。”启功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1957年,启功的母亲和姑姑病重,章宝琛没日没夜地守着,喂药擦身,忙得脚不沾地。母亲临走前拉着她的手,说她比亲闺女还亲。老人去世后,启功给她磕了个头,说了声“姐姐”,满心都是感激。那几年,启功被打成“右派”,日子更不好过,可章宝琛从没埋怨过一句,还鼓励他接着写字画画。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 1975年,章宝琛得了重病,熬不过去了。临终前,她拉着启功的手,喘着气说:“我在后院藏了宝贝。”说完就闭了眼。启功愣住了,不知道她说的是啥,但还是按她指的位置去挖。挖着挖着,果然挖出一口大缸,里面塞着四个大麻袋。他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自己的字画和文稿,整整齐齐用牛皮纸包着。启功一下子哭得喘不上气。 这些东西是他在动荡年代写的,那时候局势乱,不少作品都被毁了。可章宝琛知道这些对他有多重要,偷偷藏了起来。她不识字,却懂他的心。她冒着风险把这些宝贝埋在后院,保住了启功一生的心血。启功后来回忆:“她一个不识字的女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太不容易了。” 章宝琛走了,启功的心像被掏空了。他把那些字画整理出来,每看一眼都像在跟她说话。朋友劝他再找个伴,他死活不干,说:“我这辈子就认她一个。”他把对她的想念写进诗里,每一笔都带着感情。为了纪念她,他拼命创作,把作品卖了钱,大部分都捐给了学校。 晚年的启功过得很简单,一碗面条、一个橘子就是一顿饭。他常说:“她跟我吃了一辈子苦,没享过一天福。我也得受点苦,才对得起她。”章宝琛走后的30年,他一直住在破旧的小屋里,孤零零地活着,像是在陪着她。 2005年6月,93岁的启功去世了。他走之前交代,跟章宝琛葬一块儿。俩人合葬后,这对苦命夫妻总算团圆了。他们的故事传下来,让人听了鼻子发酸。啥叫爱情?不是花前月下,而是扛过苦日子,还惦记着对方的心。 启功和章宝琛的爱情,没啥浪漫的排场,却真得让人动容。从贫穷到动荡,他们一直攥着彼此的手。章宝琛藏的那四个麻袋,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她对启功一辈子的守护。这份情,比啥都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