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在国会爆出重量级情报:中国火箭军已有超3000枚导弹储备,其中对准台海方向的超过900枚,配备的巡航导弹也已突破400枚。 消息一出,美国政坛炸开了锅,不少议员当场追问细节,梅因克更是借机强调“解放军导弹对西太美军基地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梅因克的爆料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美国军方的情报评估,解放军火箭军近年来确实在快速扩充导弹库存。从射程覆盖来看,除了台海方向的900枚短程导弹,还有1300枚中程弹道导弹瞄准第二岛链,500枚中长程导弹甚至能威胁到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北部。 这些数据虽然未经中国官方确认,但五角大楼的分析认为,火箭军的导弹数量在过去十年里几乎翻了一番,尤其是高超声速导弹和末端机动技术的突破,让美军现有的反导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梅因克这番话背后的“小算盘”。其一,美国军方近年来一直试图渲染“中国威胁”,以争取更多军费预算。其二,台海局势的敏感性让这一话题极易引发关注,梅因克此举无疑是在为美国的亚太战略造势。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梅因克爆料的同时,美国国防部正推动国会批准一项数百亿美元的军事预算,专门用于加强亚太地区的反导系统和军事部署。 中国方面对此迅速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发展军力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非针对任何国家。 军事专家也指出,美国的指控存在明显夸大,例如所谓“3000枚导弹”可能包含了不同类型和射程的导弹,甚至包括老旧型号。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导弹技术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东风系列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和突防技术,远非伊朗等国的导弹可比。 事实上,梅因克的爆料暴露了美军的焦虑。在以伊冲突中,伊朗发射的600多枚导弹就让美军反导系统疲于奔命,消耗了大量拦截弹。如果换成解放军的导弹,美军的拦截成功率可能更低。 更让五角大楼担忧的是,中国的导弹产能远超伊朗,一旦战争爆发,火箭军能够持续补充弹药,而美军的反导系统却面临库存不足的问题。 这场风波背后,是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威慑遏制中国发展,而中国则以强大的国防力量捍卫自身利益。 梅因克的爆料或许能在短期内为美国争取到更多军费,但长远来看,这种“威胁论”只会加剧对抗,损害地区和平稳定。 最终,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才是中美两国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