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681年,见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决定自杀,让亲兵在他睡熟

1681年,见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深知难逃康熙的清算,决定自杀,让亲兵在他睡熟后,用桑皮纸喷酒,一层一层蒙住口鼻。 王辅臣是山西大同人,因骁勇善战有着 "马鹞子" 的赫赫威名。他本姓李,出身低微,曾是官宦人家仆佣的孩子。 十五岁那年,王辅臣因失手打碎主人珍藏的玉壶,被杖责后锁在柴房,深夜他咬断铁链逃入山林。 之后,王辅臣跟着姐夫加入了起义军,因他好赌,经常惹来姐夫斥责。有一次,王辅臣又去赌坊,回来后和姐夫争吵起来,他一怒之下,竟然将姐夫杀死。 闹出这等事,王辅臣在起义军中也呆不下去了,便去投奔的官军,几番辗转之下,在大同总兵姜瓖的部将王进朝手下当差,并被收为养子,从此改姓李为王。 王辅臣身材高大,骑射功夫了得,在战场上,他常着白甲白袍,手持丈二长枪,冲锋时如鹞鹰扑食,"马鹞子" 的绰号由此而来。 又因王辅臣相貌酷似吕布,且作战勇猛无敌,还得了个 "活吕布" 的称号。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军攻破汾州,直逼大同。姜瓖派亲信出城向李自成递上降表,几日后城门大开时,迎接起义军入城。 李自成对姜瓖并不信任,留下张天琳等将领掌控大同。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在清军的追击下,一路撤逃。姜瓖派王辅臣带人杀掉张天琳等人后,又举城投靠清兵, 姜瓖降清后,见被封赏的官职,还不如李自成给的,心生不满,后来又举兵反清。 姜瓖在大同起兵,闹了很大的声势。当摄政王多尔衮亲自上阵指挥,带兵围城时,在一次作战中,王辅臣率少量骑兵出城袭击,斩获不少,仅王辅臣一人,就用手中长枪挑落好几个清军,远处观战的多尔衮、阿济格等人,不由得暗暗称奇。 清军围困日久后,城中粮断,将领杨振威等人无意再守,突袭将姜瓖及其兄弟多人杀死后,开城投降。 王辅臣在城破前夜,带着十余名亲信突围未果,最终被押至阿济格面前。阿济格对王辅臣的勇武印象很深,便将他招揽。 也是王辅臣运气不好,跟着阿济格不到两年,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因图谋摄政失败,被赐死削爵,王辅臣受到牵连,被没入 "身者库" 成为奴隶。 后来,王辅臣因身手好,被派去给顺治当了一等侍卫,重新得以起用。清军大举进攻西南时,王辅臣被派去前线,因战功升任总兵,并划归平西王吴三桂节制。 王辅臣和吴三桂在经历了几年的“蜜月期”后,两人出现了矛盾。其实,吴三桂对王辅臣还算不错,但王辅臣此人,睚眦必报,是个记仇的人,认为吴三桂对他轻慢了,于是向朝廷申请调离云南。 此时的康熙,亲政不久,出于分化吴三桂势力的目的,下旨升任王辅臣为提督,驻守平凉。 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吃惊不已,亲自给王辅臣送行,还给了二万两白银的“路费”。在王辅臣看来,吴三桂惹了他,可这时的吴三桂自己,却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王辅臣为何调离。 三藩之乱开始后,吴三桂派谋士汪士荣带着亲笔信去见王辅臣。王辅臣一点情面都没给,让儿子王 吉贞将汪士荣及信件都送去了北京。 康熙很是高兴,练练夸赞王辅臣忠心。康熙想不到的是,王辅臣这是想“自立门户”,没多久,他见吴三桂起兵声势很大,认为清廷不行了,便突然发动兵变,将康熙派来的经略莫洛射杀。 王辅臣迅速控制了甘肃、陕西的大片地盘,焦头烂额的康熙多次下诏劝降王辅臣,承诺只要他回头,既往不咎,并允许他立功赎罪。 王辅臣拒绝了康熙的劝降,可又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攻占兰州后,当手下趁胜直取西安时,他却固执地认为平凉是根本之地,下令加固城防。 这一决策,使得王辅臣陷入绝境,因为康熙在腾出手后,肯定会对付他的。 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兵讨伐王辅臣。王辅臣接战不利,率部困守平凉。在被困一段时间后,见城内粮草殆尽,清军又部署了红衣大炮,王辅臣见大势已去,只得出城投降。 康熙的打击重点是吴三桂,因此下旨恢复王辅臣的官爵,还提升他为太子太保,授予 "靖寇将军" 之职,此后王辅臣受图海节制,在陕甘一带作战。 随着三藩之乱逐渐平息,王辅臣心中的不安日益加剧,他常梦见莫洛的鬼魂向他索命,每次接康熙的圣旨都冷汗涔涔,担心里面是清算他的内容。 到了1681年,吴三桂已死三年,清军已攻入云南,三藩之乱将平息,王辅臣越发惶恐。 一天夜里,王辅臣手头的金银分给部下,对王吉贞说:"我死,可保你等平安。" 最终,王辅臣选择了自杀,采取的是桑皮纸喷酒,一层一层蒙住口鼻的方式。 临死前,王辅臣对手下是这样解释的:“我如死于兵械,必以畏罪自杀故连累图海。这般窒息而死了无痕迹,你们只说我路途中患病暴毙。” 康熙得知王辅臣的死讯后,良久无语。之后,王辅臣的世袭爵位被削,王吉贞被逮捕后秘密处死。 不过,康熙还是手下留情了,让剩下的王家人依旧隶属于正白旗,没有再行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