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出三笔钱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 李立群,1952年出生在台湾新竹县,祖籍河南孟州。他爸李西毅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老兵,抗战后1949年去了台湾,和大陆的前妻断了联系,那时前妻刚生下儿子李建宇,才18天。李西毅到台湾后,又娶了北京来的媳妇,生下李立群和两个姐姐。一家子住在台北四四南村的眷村,日子紧巴巴。李立群小时候耳濡目染,学会一口流利的河南话和各种方言,这对他后来演戏帮了大忙。 年轻时,李立群读了航海专科,毕业后跑过远洋船,做过舵手。海上漂久了,他觉得没意思,干脆转行,卖过二手车、养过猪,最后在1978年进了华视演员训练班,正式当演员。1981年,他靠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拿下金钟奖最佳男演员,名气起来了。1984年,他跟赖声川、李国修搞了个表演工作坊,弄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这样的经典,火遍华人圈。1995年,他到大陆拍戏,像《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温州一家人》,演技扎实,观众特别买账。 1990年,两岸能通行了,李立群心里一直惦记着父亲在大陆的那个儿子——他的大哥李建宇。他托亲戚打听,又找当地警方帮忙,终于在河南孟州一个村子找到了大哥。那天,他走到大哥家门口,看到的是破破烂烂的土坯房,墙裂得像蜘蛛网,屋顶瓦片都不齐全,家里就几件旧家具,穷得让人心里一紧。大哥李建宇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满脸皱纹,日子明显不好过。 李立群没多想,从包里掏出三叠钱,递给大哥。他计划得清楚:第一笔钱让大哥还债,把那些压了好几年的旧账清了;第二笔修房子,别让大哥冬天还挨冻;第三笔给大哥盘个小工厂,往后能有点收入。大哥开始推辞,可李立群态度坚决,大哥最后收下了,眼里满是感激。这三笔钱真用上了,债还了,房子翻新了,小工厂也开起来了,兄弟俩的心也连在了一块儿。 李立群这三笔钱,算是给大哥的人生翻了个篇。债清了,大哥肩上的担子轻了;房子修好了,冬天不再冷得睡不着;小工厂慢慢有了起色,生意越做越稳。1990年之后,李立群隔三差五回河南看大哥,每次都带点生活用品,兄弟俩聊家常,聊父亲的往事,感情越来越深。后来,他还安排大哥去台湾,跟父亲见了一面,圆了多年的遗憾。 父亲去世前,嘱咐李立群别忘了河南的根。他记在心里,每年清明或春节,总回孟州祭祖,烧点纸钱,摆点供品,跟祖先说说话。2023年5月,他又带老婆林丽钦回乡,从上海飞过去,拖着行李箱忙得不亦乐乎。他在网上发了视频,跟堂兄弟李建林喝酒聊天,四代人聚一块,笑声不断。李建林是当地有名的老板,兄弟俩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网友直呼血缘真奇妙。 这故事不光是兄弟团聚,还成了两岸交流的一个小缩影。李立群用行动延续了父亲的愿望,把家族的根扎得更深,亲情这东西,隔着海也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