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寒冰批沈逸“异想天开”:不了解台湾 媒体人谢寒冰昨天(11日)在节目中针对“蔡正元与沈逸论战”表示,“我认同蔡正元,也就是大陆现在对台施行的那一套,根本没有用。” 谢寒冰表示,“大陆很多人认为蔡正元鼓吹快速武统,我很讶异,因为我怎么听他就不是那个意思。蔡正元常常用一种反讽的方式去讲话,所以是不是因为这样,造成你们的误解。他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让你真正去思考,到底什么方法比较有用。” 谢寒冰表示,“沈逸所说的不断地展现大陆的实力,不管是软实力或是硬实力,让台湾人逐渐相信大陆、慢慢往大陆靠拢,我只能说,那是你不了解台湾。台湾人已经不认为他是中国人,这才是问题关键。“ 这话听着就像隔着雾看山,明明摸到了石头却偏说河太深。谢寒冰说沈逸不了解台湾,可他口中“台湾人已经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结论,怕是把台北街头巷尾的牛肉面摊都算成“台独”了?去年台胞参加大陆职业资格考试的人数比五年前涨了三倍,上海虹桥机场的台湾居民签注自助机前总排着长队,这些活生生的人,难道不算“台湾人”? 蔡正元的反讽确实需要细品,但把大陆的对台政策全盘否定,未免太轻飘飘。去年福建向金门供水突破2000万吨,高雄农户用着大陆的农业技术种出的莲雾,在两岸农博会上被抢着下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怎么就成了“根本没用”?沈逸说的展示实力,从来不是秀肌肉那么简单——嫦娥探月带回的月壤里,有台湾科研团队参与分析的数据;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让台企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比本土企业还多。这种渗透在生活肌理里的联结,难道不比空喊口号更有力量? 更有意思的是,谢寒冰似乎忘了台湾社会的复杂性。台南的老茶农还在供奉着福建祖籍的祠堂牌位,台北的年轻人追着大陆的网剧讨论剧情,就连民进党内部,也有不少人偷偷把子女送到大陆读国际学校。说“台湾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就像说全北京人都不爱吃炸酱面一样离谱。这种非黑即白的判断,恰恰暴露了对台湾社会真实生态的隔膜。 两岸之间的认知差异,从来不是靠一场论战能抹平的。沈逸强调的实力展现,本质上是想打破民进党多年来编织的信息茧房——当台湾渔民在南海得到大陆海警船护航,当台生在大陆高校拿到国家级奖学金,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总会比媒体上的唇枪舌剑更有说服力。谢寒冰把这些都归为“异想天开”,或许该问问高雄港里那些挂着两岸航线的货轮,它们日复一日运送的,难道不是两岸民众剪不断的联系? 说到底,判断对台政策有没有用,不能只看媒体镜头里的争吵。看看厦门街头越来越多的台湾小吃店,听听两岸夫妻晒出的生活日常,就知道真正的民心所向,从来不在电视辩论的唾沫星子里,而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谢寒冰可以不认同沈逸的观点,但无视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怕是比所谓的“不了解台湾”更值得反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