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PPI是降3.6%,引发通缩加剧担忧,CPI上涨0.1%。如何理解?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偏消费端。PPI是生产者物价指数,偏生产端。
CPI转正了,松了口气,说明消费情绪还可以,没有差到通缩。社消数据今天公布,应该不会太差。
6月PPI就比5月的降3.3%还低,实际是2023年8月以来最低,环比都降了0.4%。
我跟踪了一些科技进展,总体感觉是,中国独立地实现了“科技进步促进生产成本下降”这个事。这事是绝对的,和别的事无关的,科技进步就是会让成本下降的。至于说用人减少,那是社会影响,从生产角度无论如何是进步。
例如6月PPI最大的下拉项之一,是光伏行业,光伏设备和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大降10.9%。但这是TOPCon、HJT、钙钛矿等电池技术快速普及所致,单瓦成本一年内再降15%左右,组件、逆变器、支架全部国产化,产线也自动化。虽然说行业内卷出了大问题,但技术进步是明显的,也是正面作用。
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出现了价格下降。磷酸铁锂、钠离子、固态电池等路线都在进步。技术进步让镍金属价格大降,印尼狂赌镍投资都要出问题了。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也在进步,引入国产机器人、一体化压铸,不断靠技术降本。
国产替代也很厉害。面板与电子元器件国产替代加速,大尺寸面板价格年初以来跌了20%以上。
中国科技公司,通过用机器、改良工艺,让生产成本下降,是值得鼓励的。员工如果没有疯狂加班、减少收入,就不是内卷。
PPI下降的主因,就是这两个。一个是现在重点针对的大内卷,竞争弄到亏本卖,重点整治了。另一个,就是科技进步。我们制造业正在进行最后的“拉通”,不少自主技术已经连片了,国产替代不再依赖昂贵的外国技术,放手进行“自由王国”式的创新,这肯定会让PPI下降。
工业与制造业各行业先进技术井喷。相比原来的落后技术,成本真实下降导致PPI下降,这是可以接受的。
预计这种技术进步导致的PPI下降,会成为主流,内卷导致的PPI下降要整治。即使PPI下降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要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