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唐朝,李世民下棋输了要杀唐俭,对尉迟恭说:“唐俭冒犯了我,我想把他给杀了,明日你

唐朝,李世民下棋输了要杀唐俭,对尉迟恭说:“唐俭冒犯了我,我想把他给杀了,明日你上朝参他,这样我就给他定罪!”尉迟恭点点头,说:“明日早朝,臣肯定会好好参他一顿!”不料,次日尉迟恭反悔了! 棋盘上的黑子被阳光照得发亮,李世民的手指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对面坐着的吏部尚书唐俭倒是满面春风,白子接二连三地堵死了皇帝的所有活路。 这盘棋,李世民输得干干净净。看着唐俭捋着胡子、腿还得意地抖着,一股无名火蹭地就窜上了李世民的心头。堂堂大唐天子,竟被臣子杀得片甲不留,连点面子都不给,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唐俭这个人,资格老,功劳大,是跟着高祖李渊打天下的老臣子,名字还刻在凌烟阁功臣榜上。 可坏就坏在他性子太直,像根不会拐弯的竹子,连跟皇帝下棋都不知道让着点。 李世民越想越窝火,棋盘上的输赢事小,这口气不出,心里堵得慌。他越想越觉得唐俭那副高兴样,就是故意给他难堪,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这股火气在李世民心里烧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就把心腹大将尉迟恭叫到了跟前。 李世民压着火,对尉迟恭说:“唐俭这老家伙,实在不像话,眼里根本没朕!朕非得治他的罪不可。明天早朝,你站出来,参他一本,就告他对朕不敬。 朕要好好收拾他!”尉迟恭当时没多说什么,点头应承了下来。 第二天早朝,大臣们该议的事都议完了,大殿里安静下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眼睛时不时瞟向尉迟恭,就等着他站出来告发唐俭。 可左等右等,尉迟恭像根柱子似的立在队列里,纹丝不动,一声不吭。 眼看就要散朝了,李世民实在憋不住,直接点了尉迟恭的名:“尉迟爱卿,听说你有本要奏?赶紧说吧!” 被点到的尉迟恭一脸茫然地出列,回话道:“陛下,臣……臣没什么要启奏的啊。” 这话一出,李世民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强压着火气提醒:“爱卿,你可要说实话!别怕得罪人就不吭声,这可不是你一贯的勇猛作风。” 然而,无论李世民怎么暗示,尉迟恭就是摇头,一口咬定自己没本可奏。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李世民“唰”地站起来,气得把手上戴的玉扳指狠狠摔在地上,砸了个粉碎,然后袖子一甩,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大殿,留下一屋子大臣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心里都为尉迟恭捏了把冷汗。 回寝宫的路上,深秋的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倒让李世民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 他想起汉朝的光武帝刘秀,人家能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靠的就是心胸宽广,能容人。 自己身为大唐天子,肚量难道还不如一个宰相?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为了一盘棋的输赢,就要砍掉一个有功之臣的脑袋,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话?自己差点就犯下大错。 过了几天,李世民特意召集三品以上的大员进宫赴宴。 酒过三巡,他又提起那天早朝的事。大臣们心里咯噔一下,以为皇帝要秋后算账,找尉迟恭的麻烦了。 谁知李世民话锋一转,对着尉迟恭大声夸赞起来:“尉迟爱卿那天做得对!做得好!这至少有三样好处:第一,唐俭的脑袋保住了,没被冤枉死;第二,朕差点错杀忠臣的过错也避免了;第三,最难得的是,让朕看清了爱卿你是个有骨气的人,不因为皇帝发话就昧着良心做事。 大唐有你这样的臣子,是国家的福气,也是朕的福气!”这番话说完,满座的大臣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圣明”。 宴会结束后,李世民还特意赏赐给尉迟恭一千匹上好的锦缎和五百两白银。 后来,唐俭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惊出一身冷汗,赶紧跑到尉迟恭府上,千恩万谢。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唐俭。 他这才后怕地意识到,自己过去确实太不懂规矩,太不知进退了。 幸亏遇到的是李世民这样能及时醒悟的明君,又有尉迟恭这样正直敢言的忠臣,否则自己这把老骨头,早就交代了。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风波,唐俭彻底学乖了,明白了在皇帝跟前该有的分寸。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跟李世民起过冲突,行事变得谨慎稳重,安安稳稳地活到了七十八岁高龄,算是得了善终。 尉迟恭作为唐朝开国名将,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 他的后人至今仍活跃于文化传承领域。尉迟恭的直系后裔代表尉迟宝琳先生,近年来积极参与弘扬尉迟家族“忠勇信义”精神的活动。 2023年4月,他出席了在陕西礼泉举行的尉迟恭诞辰纪念活动,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先祖尉迟恭正直敢言、不惧权势的品格,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强调,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俭的故乡山西太原,当地政府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在其故居遗址附近设立了文化纪念展示区。   信息来源: 华商报:《尉迟恭后裔出席先祖诞辰纪念 谈“忠勇信义”家风传承》 山西晚报:《太原晋源区推进唐俭纪念馆建设 展现唐初名臣风采》 太原市人民政府官网:《晋源区文化旅游项目进展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