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3年,王近山随手消灭180名日军,但在清点战利品时,战士却疑惑道:“枪呢?

1943年,王近山随手消灭180名日军,但在清点战利品时,战士却疑惑道:“枪呢?”闻讯,王近山观察日军尸体,突然发现惊人秘密。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8岁就给地主放牛,13岁当童工,吃尽了苦头。1930年,15岁的他扛不住了,干脆投了红军,从此跟革命干上了。两年后,他入了党,成了铁杆共产主义战士。 这家伙打仗不要命,胆子大得吓人。1932年,他在商潢战役当连长,敌人冲上来,他带着部队硬拼,杀得天昏地暗。有一次跟敌兵扭打,直接滚下山崖,脑袋磕破了,人昏了过去,可醒来后照样爬起来接着干。战士们都说他“疯”,给他起了个外号“王疯子”。这“疯”不是瞎胡闹,是那种不怕死、拼到底的劲头。 长征那会儿,他跟着红四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硬是熬到了陕北。抗战爆发后,他成了八路军129师的骨干,打过神头岭、响堂铺,仗仗都硬气。到了1943年,他当上了太岳军区第二分区的司令员,扛着指挥作战的大旗。这时候,他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1943年10月,抗战打得正激烈。国民党那边对共产党越来越防着,蒋介石老想着搞点小动作,削弱延安的力量。为了保住陕甘宁边区,上级派王近山带着第386旅第16团去支援。命令上说得清楚:赶紧赶路,别跟敌人纠缠。可战场上哪有那么多“按计划来”,王近山这人脑子活,眼睛毒,半路上就逮着了个大机会。 部队走到山西洪洞县韩略村附近,地方党组织送来情报:日军有个“战地观摩团”,180个军官,正沿着公路晃悠。这帮家伙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搞出来的,想实地看看他们鼓吹的“铁滚式三层阵地”咋样。这些军官都是些高档货,枪没带多少,军刀倒是人人挂着,摆谱儿摆得挺足。王近山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不送上门来的肥肉吗? 韩略村这地方好,公路两边山壁陡,埋伏起来正合适。王近山立马布置:九连正面堵,四连五连两边夹,六连兜后路。部队藏好,憋着气等着。10月24日早上,日军13辆卡车开过来了,车上那些军官还挺悠闲,指指点点,完全没料到要挨揍。 战斗一打响,八路军火力全开,子弹手榴弹一块儿招呼过去。日军那帮军官懵了,拔出军刀想硬撑,可哪是对手?这场仗打了快3个小时,公路上躺满了尸体,180个日军死的死、逃的逃,就剩几个装死的捡了条命。八路军这边伤亡才16人,赚大了。 可打完仗收拾东西时,怪事来了。战士们翻遍了战场,枪没找到几把,军刀倒是堆了一堆。大家伙儿纳闷儿了:“这帮鬼子咋回事?刀多枪少,拿啥打仗?”王近山走过去,蹲下来瞅了瞅尸体,乐了:“明白了,这帮家伙不是来打仗的,是来看戏的。带这么多刀就是装门面,撞咱们手里,活该倒霉!” 原来,这支“观摩团”是冈村宁次特意挑出来的高级军官,想拿新战术显摆显摆。他们压根没打算真打,枪少刀多,纯粹是摆样子。结果被王近山逮个正着,全军覆没,冈村宁次的脸算是丢尽了。 这秘密一揭开,战士们都乐坏了。谁能想到,这180个日军看着挺唬人,其实就是一群“纸老虎”?他们装备差得离谱,实战能力几乎为零,碰上王近山这支硬骨头部队,简直是自找死路。这事儿不光是个笑话,还狠狠打了日军高层的脸。 冈村宁次听说这事儿,气得跳脚。这帮军官可是他精心选的,本来是想拿去“立威”,结果成了八路军的战绩。他下令追击,可王近山早带队跑得没影了。这场仗不仅让日军丢了人,还把他们的计划搅得一团糟。韩略村伏击战的消息传开后,抗日根据地的老百姓士气大涨,都说:“王疯子这仗打得真解气!” 王近山后来的路,传奇没停过 这场仗之后,王近山接着干大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他都冲在前头。抗美援朝时,他指挥上甘岭战役,带着部队跟美军硬拼,愣是打出了名堂。1955年,他被授了中将军衔,胸前挂满了勋章,实打实的英雄。 不过人无完人,晚年他因为个人问题挨了处分,被调到河南一个农场干活去了。可他那股军人劲儿没丢,老百姓都挺敬他。1973年,他待遇恢复,当了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78年,王近山病逝,63岁。他这一辈子,从穷小子到将军,拼尽了全力,留下的故事让人听着就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