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但钱永刚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1971年3月,钱永刚拿着数学试卷走进父亲的书房。[666]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春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钱永刚拿着数学试卷走进父亲的书房。试卷上写着“30分”,错题被红笔圈出多处。 钱学森放下手中的工作,仔细看了试卷后,指着其中一道应用题说:“这道题的思路其实没错,只是计算过程出了问题。” 钱永刚后来回忆:“父亲没有批评我,而是指出我的思路是对的。”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抵达深圳罗湖口岸。在美国出生的钱永刚当时7岁,由于语言不通,他只能依靠母亲蒋英翻译海关人员的问话。 初到北京时,钱永刚面临语言障碍,上课完全听不懂老师讲课。他被安排进入北京实验二小,班里40多个孩子中,只有他一个人完全听不懂课堂内容。 语文课上,老师教“床前明月光”,他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记着拼音。数学应用题里出现“斤”这样的单位,他得先搞明白具体含义。 这种语言障碍持续了相当长时间,1966年,18岁的钱永刚在清华附中因学校停课而中断学业。当时高考取消,钱永刚无法继续升学。 钱学森给出建议,部队是所大学校,能学到很多东西。钱永刚随后参军入伍,在部队接受锻炼。 钱永刚的求学经历并不顺利,初中数学曾只考30分。但钱学森从未因此责备儿子,而是以科学家的眼光发现解题思路中的闪光点。 在部队服役期间,钱永刚经历了严格锻炼。1977年恢复高考后,已经29岁的他决定再次求学。 凭借在部队自学的知识,他成功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这个选择让很多人意外,但钱学森依然给予支持。 大学毕业后,钱永刚选择赴美深造,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这所名校正是父亲当年求学的地方,但两代人的专业选择却大不相同。 回国后,钱永刚长期从事计算机研究工作,成为我国早期计算机专家之一。虽然没能继承父亲的航天事业,但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扎实成就。 从数学考30分的初中生,到计算机领域的专家,钱永刚的人生轨迹印证了一个道理,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土壤。 钱学森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在当下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他不以自身成就要求孩子,而是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钱永刚的成长经历证明,成功的教育不是复制父辈的成就,而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钱学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他没有给儿子制定标准答案,而是给了他选择的自由。 在那个年代,能够做到如此开明的父亲实属难得。钱永刚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科学教育方法的胜利。 钱学森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同样,他也从未要求儱子延续自己的“钱”姓光环,而是让他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央视《国家记忆》栏目2019年10月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科技日报》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10
用户18xxx10 1
2025-07-16 10:10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