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特朗普关税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副作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底层群体的平均认知水平。  

特朗普关税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副作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底层群体的平均认知水平。   很多人觉得关税就是美国政府跑到外国去收钱,好像能直接从别国口袋里掏出美元来,可实际上关税是进口商在货物进美国时交给海关的钱,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买单的还是美国老百姓。   以前不少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以为关税是让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吃亏,脑子里可能还幻想美国派飞机去别国金库拉钱回来,等到账单一笔笔摆在面前,他们才反应过来,关税的钱其实是自己掏的,所谓的“美国赢了”,到头来是自己的钱包瘪了。   这场关税战不光让物价飞,还在无形中给美国人普及了点经济学常识,以前贸易政策、供应链这些词对普通人来说挺遥远的,可现在生活成本的压力让大家开始关心这些问题。   小企业主也感受到压力,进口原材料贵了,要么涨价卖货,要么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可能倒闭。   这些现实的困境让人们开始怀疑:如果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为啥自己的日子反而更难过了?这种疑问推着大家去了解贸易政策的逻辑,对政府的经济口号也多了几分挑剔。   放眼全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引发了不少连锁反应,2025年4月,他宣布对60个贸易伙伴加税,对其他国家普遍收10%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非北美自贸协定商品收12%,这不仅让美国国内物价涨,还惹来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   加拿大商会的数据显示,特朗普提议的25%对美进口关税可能会重创美加两国的经济,美国出口的商品在海外变贵,需求下降,企业的利润和就业机会都受影响。   普通美国人慢慢意识到,关税不光让自己买东西贵了,还可能丢了工作机会,这种全局的视角让大家对贸易政策的理解更深了,简单的“关税等于胜利”已经没人信了。   这场关税战最大的意外收获,可能就是美国普通人的经济脑子被点醒了,过去很多人听政治口号就信了,可现在,物价的压力让他们开始主动思考:政策咋影响我的钱包?政府说的那些承诺真能兑现吗?从被动听信到主动质疑,这是个不小的进步。   更长远来看,这种觉醒可能还会影响政治风向,当大家明白关税的成本是自己背的时候,可能会更小心地掂量候选人的经济承诺,特朗普的关税短期内给政府添了点收入,但长远看,却可能培养了一群更懂经济的选民,这堂“经济学课”算是贸易战最有意思的遗产。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特朗普:美国上个月通过关税赚了2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