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也没有资格搞工业4.0!”经济学家许小年在2024年接受采

“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也没有资格搞工业4.0!”经济学家许小年在2024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跨越式发展是抄近道,说白了就是投机主义。 可现实中国的发展速度,却反而打脸了他这个言论! 2023年,中国卖了949.5万辆新能源车,占全球一半以上,平均每天有5800辆从上海港发往欧美。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让宝马、大众排队下单,蔚来合肥工厂的机器人焊接精度到了0.02毫米,比特斯拉还高0.01毫米。 2023年新能源车出口增长77.6%,连德国工程师都承认中国工厂的数字化程度比他们早三年。这哪儿是投机啊,分明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 许小年当年还跟人争论过高铁,现在中国高铁里程4.6万公里,占全球70%,连德国铁路都买咱的列车控制系统。 2004年德国人还要求“车厢连接处必须由德国工人安装”,现在中国高铁技术出口到25个国家,包括德国自己。 工业4.0这块,许教授说中国连2.0都没做好,可海尔青岛中央空调工厂的自动化率都超过70%了,车间里数万个传感器联网,60%的产品都是定制化生产,大机器造出来直接拉走,80%都不用进仓库。 更绝的是华为在内蒙古搞的5G-A露天矿,零下48度的环境里,100台无人驾驶矿卡24小时干活,运输效率比人工高20%,国产化率100%。这要是投机,那全世界的工业都得重新定义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成绩是不是靠砸钱堆出来的?还真不是。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2.6%,超过欧盟,华为一家企业的研发支出就有1647亿元,全球第二。 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20位跳到第10位,是唯一进前十的发展中国家。专利数量更是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光有效发明专利就有335.1万件,相当于每个地级市能分到近万件。 这钱花得值不值?看看青岛港的5G无人码头,装卸效率比人工高30%;合肥的量子计算机让谷歌主动来合作,就知道答案了。 许教授担心弯道超车会翻车,可现实是中国在新赛道上直接修了高速公路。光伏产业就是个例子,十年前还被欧美骂“抄袭”,现在全球70%的硅片、电池片都是中国造,光伏电价每度0.15元,比煤电还便宜三毛。 保定英利的机械臂24小时不停工,隆基绿能用AI模拟十万次光照实验,这哪是抄近道,分明是用技术把成本压到了地板上。 还有5G基站,中国建了425万个,占全球60%,相当于每两个基站里就有一个在中国。 有了这基础,青岛港的无人吊车、内蒙古的智能矿山才能跑起来。许教授说中国没资格,可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哪个不是在工业4.0的赛道上撒欢儿跑? 说到底,许教授的问题在于用旧思维看新变化。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看准机会就往前冲。 当年美国超越英国时,英国说“美国货粗制滥造”,结果福特用流水线改写了游戏规则;日本汽车崛起时,底特律骂“偷工减料”,结果丰田用精益生产横扫全球。 今天的中国,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更狠的研发、更快的迭代,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德国工业4.0之父卡格曼都说了,最让他震惊的是中国总在别人认为该停下的地方加速。 当然,中国工业还有不少短板,比如高端芯片、精密仪器,但这不是否定成绩的理由。就像孩子学走路,不能因为摔过跤就说他永远跑不起来。 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高铁、5G、光伏这些领域,已经证明了弯道超车不仅可能,还能跑出加速度。许教授要是还抱着“慢慢来”的老观念,怕是要跟不上时代的快车咯。 最后说句实在话,中国搞工业4.0不是跟德国较劲,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新能源车省钱又环保,高铁让回家的路变短了,5G让看病不用排长队,这些变化都是工业4.0带来的实惠。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比啥都有说服力。

评论列表

高川
高川
2025-07-16 20:13
“新时代的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