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决战将至,特朗普发火,美军高层建议:为中国,舍弃乌克兰。持续了三年多的俄乌冲突终于要迎来最终时刻,只因为美国再次参战下场的行为做法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目前的情况和形势来看,俄罗斯的处境已然相当不利。关键时刻,美军高层竟然向特朗普建言献策,遏制中国崛起比继续军事援助乌克兰解决俄乌冲突更加重要,难道俄罗斯还有转机?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美国这边的动静真是让人看不懂。特朗普前脚刚宣布通过北约给乌克兰提供 “爱国者” 导弹,后脚就威胁要对俄罗斯加征 100% 关税,一副要跟普京死磕到底的架势。可美军高层却在背后捅娄子,副防长科尔比带头嚷嚷:“中国才是最大对手,别在乌克兰浪费资源!” 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把俄罗斯的处境搅得更复杂了。
先说说特朗普的 “爱国者” 导弹。德国《图片报》7 月 12 日就爆出来,俄军前线指挥部已经把总攻计划递到普京桌上,普京点头同意了。这时候美国突然宣布给乌克兰送 “爱国者”,明摆着是要给乌军续命。可问题是,美国自己库存也紧张啊。雷神公司一年才产 300 枚 “爱国者” 导弹,180 枚早被日韩预订了,剩下的还得分给中东。特朗普没办法,只能打以色列的主意 —— 人家有 17 套 “爱国者” 系统,特朗普直接放话要 “合作” 运走大部分。德国更绝,说可以从美国买两套给乌克兰,但得先保证自己的北约防御目标。这哪是支援乌克兰,分明是拆东墙补西墙。
再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他说如果俄罗斯 50 天内不跟乌克兰和谈,就加征 100% 关税。可中俄贸易额去年才 35 亿美元,俄罗斯对美出口更是少得可怜,这关税说白了就是政治表态。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门根本不慌,人家靠能源出口和军工产业,2024 年 GDP 还增长了 3.6%。更绝的是,俄罗斯 2025 年国防预算涨到 1450 亿美元,占 GDP 的 6.3%,月产 25 万发炮弹,摆明了要跟西方打消耗战。
美军高层的建议就更有意思了。科尔比这帮人算得很精:中国才是长期威胁,俄罗斯只是区域麻烦。他们担心美国同时在中东、欧洲、亚洲三线作战撑不住,不如战略性放弃乌克兰,把资源集中到印太。可特朗普不听啊,他前脚刚跟泽连斯基打完电话说 “全力支持”,后脚就被五角大楼打脸。这种内部分裂,让乌克兰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俄罗斯这边倒是抓住了机会。俄军战术很明确:先用廉价无人机消耗乌军防空导弹,再用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7 月 9 日一夜发射 728 架无人机和 13 枚导弹,乌军拦截率虽然高达 87%,但联合国卫星图像显示,多个军事基地被彻底摧毁。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军工产能已经拉满,“柳叶刀” 无人机和 “伊斯坎德尔” 导弹的大规模量产能力,让他们在消耗战中逐渐占据上风。
外交上,俄罗斯也没闲着。朝鲜公开派兵支援,老挝计划派遣 50 名工兵赴库尔斯克扫雷,5 月底俄老签署战略协议、6 月老挝外长访俄,都标志着所谓 “国际孤立俄罗斯” 的叙事正在崩塌。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俄外长拉夫罗夫最近在访问中国,跟王毅会面后,中俄走近的信号越来越明显。这种战略协作,让美国在亚太的压力倍增。
最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的反应。泽连斯基一边忙着改组内阁,把总理什梅加尔调任国防部长,一边对五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理由竟是从无人机残骸中发现 “中国制造” 标记。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简直是病急乱投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回怼:“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立场一以贯之,就是劝和促谈。” 乌方幻想通过制裁改变中方立场,纯属战略误判。
现在的局势就像一盘大棋。美国内部分裂,北约各怀鬼胎,俄罗斯却越战越勇。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军援承诺,本质上都是为了 2026 年中期选举捞选票。可他没想到,俄罗斯根本不吃这一套 —— 你送 “爱国者”,我就用无人机海战术耗死你;你加关税,我就靠能源和军工自给自足。更关键的是,中国始终保持中立,劝和促谈,这种定力让俄罗斯在战略上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所以说,俄罗斯有没有转机?答案是肯定的。美军高层建议 “为中国舍弃乌克兰”,表面上是战略收缩,实际上是承认俄罗斯在消耗战中的韧性。当美国发现自己的制裁和军援都无法压垮俄罗斯时,这场代理人战争的天平,可能正在不知不觉中倾斜。毕竟,在大国博弈中,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嗓门最大的那个,而是最能熬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