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有个大姐,前两年因为老公出轨闹得天翻地覆,终究是离了。后来那男人干脆娶了第三者,原以为从此各不相干,谁知大姐偏不按常理出牌,总以各种方式搅和着他们的日子。 离婚三年,她还在厨房系着前夫家的围裙 一、那扇总开着的厨房门 冬至那天的阳光斜斜切进办公室,李姐的保温杯底沉着几粒枸杞。我正低头改报表,听见她手机响,屏幕上跳动的名字是"前婆婆"。 "妈,肉馅我拌好了,花椒粉放了您爱吃的量。"她说话时尾音微微上扬,像还没离婚时那样。挂了电话,她往嘴里丢了颗薄荷糖,塑料糖纸的响声在安静的办公室格外清晰。 "又回老院?"旁边的张姐递过颗草莓,"去年冬至,那新媳妇不是哭着跑了吗?" 李姐剥糖纸的手顿了顿:"孩子想奶奶了。"可谁都知道,她的双胞胎女儿上周刚被前夫接去过周末。 下午五点,我去地下车库取车,看见李姐的电动车筐里装着个保温桶,红绸带系得整整齐齐。三年前她离婚那天,也是用这个桶给前夫送了最后一顿饭,里面是他爱吃的红烧肉,据说筷子一戳就能冒油。 二、围裙上的老油渍 李姐的前婆婆住在老城区,胡同窄得错不开两辆电动车。我陪她去过一次,院门口的石榴树还是她当年嫁过去时栽的,现在枝桠都伸到邻居家墙头上了。 那天是中秋,我们到的时候,新媳妇正拎着月饼盒往里走。李姐把电动车往墙根一靠,扬声喊"妈",声音脆得像刚摘的黄瓜。前婆婆掀着门帘出来,看见她手里的保温桶,皱纹里都漾着笑:"就等你这酸梅汤呢。" 新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的月饼盒捏得变了形。李姐像没看见似的,径直往厨房钻,从挂钩上扯下条蓝布围裙——那是她用了十年的,袖口磨出毛边,还沾着块洗不掉的酱油渍。 "妈,您尝尝这藕夹,"她端着盘子往堂屋走,正撞见新媳妇,"哎呀,小雅也在啊?快坐,刚炸好的。" 小雅的脸涨得通红:"这是我买的月饼,进口的。" "是吗?"李姐拿起一块,掰开来闻了闻,"还是咱老面月饼实在,甜而不腻。"前婆婆在旁边搭腔:"你李姐做的绿豆糕,邻居都抢着要。" 我看见小雅的眼圈红了,捏着月饼的手指泛白。后来她没吃饭就走了,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声响里都带着气。李姐往孩子碗里夹着菜,像没事人似的:"小孩子家家,不经逗。" 可我瞥见她围裙下的手,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 三、那件寄错的羊绒衫 上个月的事,在部门传得沸沸扬扬。 李姐给前夫赵伟买了件羊绒衫,藏青色,是他穿了十年的颜色。快递单上的地址写着小雅开的美甲店,收件人是"赵伟的爱人"。 小雅当着客人的面拆了包裹,标签都没撕,直接给赵伟打了电话。据说赵伟在电话里吼了句"你有病啊",然后气冲冲打给李姐。 "我就是想看看,"李姐在办公室接的电话,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楚,"你们会不会吵起来。" 赵伟在那头骂了什么,我们没听见,只看见李姐挂了电话,端起保温杯喝了口,枸杞在水面上转着圈。 "至于吗?"张姐叹了口气,"都三年了。" 李姐望着窗外的梧桐叶,叶子黄得像要烧起来。"他赵伟凭什么过得舒坦?"她转着手里的笔,笔帽磕在桌面上,嗒嗒响,"我那三年,孩子夜里发烧,他在小三那儿;我妈住院,他连个电话都没有。现在他搂着新媳妇,我就得守着空房子?" 她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像被风吹散的烟:"我就是想让他知道,我不好过,谁也别想好过。" 那天下午,她提前走了。我在电梯里碰见她,眼睛红红的,手里攥着张照片,是离婚前全家去拍的全家福,她穿着红毛衣,赵伟搂着她的肩,笑得一脸傻气。 四、厨房冷了,心也该凉了 冬至那天,李姐又去了老院。 这次小雅没走,坐在桌边剥蒜,手指被蒜汁辣得通红。李姐系上围裙进厨房时,她突然说:"妈说您爱吃醋溜白菜,我买了颗新的。" 李姐的动作顿了顿,没回头:"放那儿吧。" 吃饭的时候,小雅给前婆婆夹了块鱼:"妈,这鱼刺少,您尝尝。"又给李姐的女儿夹了块排骨,"欣欣爱吃这个,对吧?" 两个孩子怯生生地点头,手里的筷子转来转去。赵伟闷头喝酒,谁也不看。前婆婆突然说:"下周我生日,小雅说要请咱们去饭店。" 李姐扒拉着碗里的饭:"饭店哪有家里舒坦,我来做。" "不用了,"小雅放下筷子,声音不高,却很稳,"我已经订好了包间,离您这儿近,轮椅也能进去。"她知道前婆婆有关节炎,走路不方便。 李姐的筷子停在半空,半天没动。 回家的路上,李姐没骑车,推着走。冷风卷着落叶,打在她脸上。"你说,"她突然开口,"我是不是挺没意思的?" 我没说话,看着她手里的保温桶,桶沿还沾着点酱油渍,像三年前那个装红烧肉的桶。 冬至后的第三天,李姐把蓝布围裙还给了前婆婆。据说她没进门,就放在院门口的石墩上。前婆婆追出来时,她已经骑上电动车,背影在胡同拐角闪了一下,就不见了。 那天下午,她在办公室整理东西,把赵伟送的钢笔扔进了垃圾桶,又把孩子们的照片摆得整整齐齐。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她脸上铺了层暖光,像从来没有过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