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兰州地铁1号线,列车穿梭,人流如织。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群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是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东岗轨道治安派出所的民辅警们。调解纠纷、寻找失物、救助群众……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大”事。东岗轨道治安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将为民服务融入地铁警务的每一个细节,用真心、耐心和责任心,全力保障地铁安全有序运行,营造安全、文明的乘车环境。
全站搜索找回购房手续
“警察同志,我的购房手续丢在地铁上了,这可怎么办?”前不久,市民孔女士慌忙来到东岗地铁站警务室,手里攥着空荡荡的手提袋,声音颤抖着向执勤民辅警求助。原来,她当天乘坐地铁前往东岗办理新房手续,不慎将装有购房合同、发票等重要文件的文件袋遗失。
“您别急,我们尽全力帮您找。”驻站民辅警一边安抚孔女士,一边迅速展开查找。调监控、问站务、查安检……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找遍了,却一无所获。此时,孔女士几乎绝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再查一遍。联系轨道公司,看看是不是落在增运车厢了。”民辅警没有放弃,最终得知当天有一列增运车厢,目前已回站断电维护。经过紧急协调,机电维护人员打开车厢,在车厢角落找到了遗失的文件袋。“找到了。”孔女士捧着失而复得的重要资料,哽咽着说,“谢谢警察同志,你们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视频追踪寻回上海游客相机
“我的相机里有这次兰州之行的全部照片,要是找不到,除了相机的价值,这次旅行也留下遗憾了。”“五一”假期,上海游客杨先生急匆匆跑进气象局站警务室。原来,他在候车时不小心将价值上万元的数码相机遗落在站台长凳上,等反应过来时,相机早已不见踪影。
“您放心,我们马上帮您找。”驻站民辅警立即调取监控,却发现遗失位置恰好是视频盲区。“不能就这么算了。”值班民辅警转换思路,从周边监控入手,一帧一帧查看乘客的举止和随身物品。经过4小时反复比对排查,终于发现一名平头男子在长凳附近停留后,其手提袋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就是他。”民辅警迅速锁定男子身份,并与其取得联系。起初,对方矢口否认,在民辅警的耐心劝说下,最终承认捡到了相机并主动归还。杨先生拿到相机后,拉着民警合影:“兰州警察太给力了,这次旅行值了。”
一场发簪误会的温情调解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以为他是流氓……”2月16日晚,东岗地铁站警务室内,年轻女孩许女士哭红了眼睛。原来,她在地铁上误将醉酒摇晃的王先生当作“骚扰者”,情急之下用发簪划伤了对方面部眼角处。王先生面部缝合7针,已构成轻微伤,按法律规定,许女士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她才刚毕业,如果留下案底,以后可能会影响前途。”办案民辅警没有简单处理,而是深入了解双方情况。次日,酒醒后的王先生也表示:“小姑娘不是故意的,这事我就不追究了。”
“既然双方都有调解意愿,我们就尽力促成和解。”民辅警组织双方坐下来,耐心解释,动真情讲法理。最终,许女士诚恳道歉并赔偿医药费,王先生也签署了谅解书。一场可能影响年轻人前途的纠纷,在民辅警的调解下圆满化解。
从紧急寻物到耐心调解,从本地市民的购房合同到外地游客的珍贵相机……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东岗轨道治安派出所的民辅警们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证明,“枫桥经验”不在别处,就在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里。正如该所所长在晨会上常说的那句话:“群众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奖章。”未来,他们将继续坚守在地铁安保一线,用藏蓝身影为乘客铺就一条平安、温暖的出行之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伊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