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和谭红梅两位空军飞行员,他们既是战友又是夫妻!一起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这一刻,“在天愿做比翼鸟”具象化了! 中部战区空军某部的机场上,夏日的太阳把跑道被晒得滚烫,脚踩上去都能感觉到热气往上冒。 战鹰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嗡嗡响,地勤人员来回忙碌着,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汗珠,可动作一点不含糊。 就在这热火朝天的场面里,任务指令下来了,张浩和谭红梅拎着飞行包,步子迈得又稳又快,各自登上了自己的战机。 驾驶舱的盖子一合上,就见两道银灰色的影子在跑道上滑了一段,猛地一抬头,“噌”地冲上了天,在蓝盈盈的云彩里拉出两道平行的线,看着就跟一对翅膀似的。 这对飞行员夫妻,就在这祖国的蓝天上,“比翼齐飞”了二十多年,他们的故事里,有好多普通人没见过的浪漫,更有军人家里那种说不出的担当。 谭红梅是我国第7批女飞行员,当年她刚毕业的时候,张浩已经在天上飞了5个年头了,算是个老资格。 2001年的时候,单位组织文体活动,大家凑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俩却在角落里聊上了。 一聊才发现,俩人打小就都惦记着天上的事,说起飞行那点技巧,眼睛都亮得跟星星似的。 就因为这点投缘,共同的爱好慢慢变成了红线,2003年,他俩就领了结婚证。 可谁想到,结婚没几天,张浩就接到命令,要去别的单位上班,收拾行李那天,屋里静悄悄的,谭红梅没哭也没闹,反倒笑着跟他说:“没事,以后咱俩就在天上碰面呗。” 这话听着像开玩笑,可之后十多年,还真就成了现实。 2015年,这对“天各一方”的夫妻才算在同一个营区住到了一起,家里的灯才算真正亮得踏实。 打那以后,张浩买菜做饭比以前勤快多了,帮谭红梅整理飞行资料的时候也更上心了。 那些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的全是航线要点,哪块容易有风险,哪段得调整高度,都是他飞了这么多年攒下的真本事。 谭红梅又当机长又当教员,带新员的时候,总把自己的经验统统传授给年轻人学。 她带的第一批新员顺利单飞那天,她就站在停机坪上,看着那些年轻的身影一步步走向战机,眼神跟当年看张浩的时候一模一样。 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的牌子挂在了他们家门口,当战鹰从头顶飞过去,那轰隆轰隆的声音,听着就像是在鼓掌喝彩。 老话说“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话用在他俩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战友们总打趣张浩,说他给谭红梅“开小灶”,哪是什么偏心啊,那是把对方当成了最靠谱的战友。 你教我一招怎么避开风险,我帮你琢磨琢磨新航线怎么走更顺,这种带着使命感的感情,可比送束花、买个礼物实在多了。 谭红梅说“天上约会”,那不是逞强,是心里清楚,对方肯定懂自己那点牵挂。 张浩在外地的时候,只要听见飞机响,总会下意识地抬头看看机型,好像这样就能离妻子近一点似的。 后来住到一起,张浩买菜做饭抢着干,就想让谭红梅多歇歇;谭红梅看他整理的飞行笔记,那眼里的笑啊,藏都藏不住。 家里头从来没有谁主外、谁主内的说法,就想着你多分担一点,我就能在天上飞得更安心。 现在的人总说爱情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可张浩和谭红梅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能走远的感情,是能跟你一起扛事的。 他们家能评上“最美”,不是因为多有钱、多热闹,是因为小家里的日子,跟国家的安危绑在了一起。 战鹰掠过雪山戈壁的时候,他们是比翼齐飞的好伙伴;灯光照亮厨房餐桌的时候,他们是相濡以沫的好夫妻。 人家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真正的浪漫,不一定是花前月下,也可以是蓝天上的并肩;长久的陪伴,不一定是朝夕相处,也能是心里的那份默契和担当。 他们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证明,最好的爱情,是能跟你一起,为了同一份事业往前冲,把小日子过成大担当。